人类心理发展特征与心理健康(6)

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人类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3-6岁的幼儿,正是进入幼儿园学习的时期,所以可称这一时期为幼儿期。在这一时期,其心理发展变化很大,以下分别从三个阶段来描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儿童大脑皮层细胞的形态上的组织分化功能逐渐成熟,并在3岁时基本定型,儿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连续活动,每天大约有5.5小时。

这一时期的儿童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小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幼儿园教育。

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生活的圈子从只局限在和亲人的接触转向和更多的同龄人及成年人接触。

即使3-4岁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儿童,由于独立性的增强,活动能力的提高,也能够在各种场合与更多的人接触。

由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较婴儿期有了进一步发展,控制大肌肉的能力不断完善,大脑调控能力有所增强。儿童躯体动作发展与婴儿阶段相比灵活性与协调性也都有提高。

这个时期的儿童行走能够保持正确的姿势,如上体正直,摆动双臂,学会两臂屈肘在身体两侧。

在良好的环境教育和训练下,3-4岁的幼儿双手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在成人的帮助下,能穿脱衣服、鞋、袜;能够使用彩色笔绘一些简单的图形,他们可以将“下雨”的情景,画成由上向下的直线条,将“大马路”画成从左到右的横线条,把“皮球”画成圆圈等,但他们手的绘画动作还很不熟练。

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来看,手的动作发展较之躯体动作要晚要迟。在促进手的动作发展活动中,成人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能让儿童运用手腕、手指等小肌肉群的活动时间太长。

3-4岁的幼儿他们的认识活动还是要借助动作和运动来完成,如果让他们说出盘子里有几个苹果,他们就会用手一个一个地数,才能弄清(4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在心里默数)。

再如,在捏橡皮泥之前幼儿初期的儿童往往说不出自己想要捏什么,当捏好之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像“太阳”或“大饼”。

这些都说明,幼儿初期的儿童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更不能预见行动的结果,只能先做再想,或边做边想。不会想好了再做。

3-4岁的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时,往往也要借助具体的动作。比如听故事时,当听到“大象突然用长长的鼻子一下子把大灰狼卷了起来”时,他会用小手在自己的鼻子面前做卷的动作。儿童自己在讲述某件事情时,经常会把手里的东西放下,边讲边比划。

3-4岁的幼儿的注意力和具体的动作也紧密联系在一起。常常看到,当幼儿注意看图中的某个小动物或某个画面时,总是用手去指点着看,因此在各种活动中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尽量减少周边的无关刺激,我们可以要求幼儿用眼睛看着我们,并且将手放在自己的腿上,否则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3- 4岁的幼儿的认识特点,从整体上看具有明显的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而幼儿初期儿童的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如他们认为“早晨”就是起床的时候,晚上就是妈妈下班的时候。他们的认识活动总和具体的事物相联系,只能理解具体或正在活动的事物。

幼儿初期的儿童不具备对复杂事物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因此,无论在日常生活中,在教幼儿初期的儿童认识事物,要尽可能借用具体、直观、形象的手段,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一定要简单、具体、明了,切忌向幼儿提出的要求过于笼统,更不能使用反话。

3-4岁的幼儿心理活动常常受情绪支配,不受理智控制。在各方面活动中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很强的情绪色彩。

高兴时听话,表现很乖;不高兴时,什么也听不进去,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各种心理活动中,儿童的认识和行为更多的是由无意性支配的。

比如3-4岁幼儿在外面玩,妈妈怎么说也不肯跟妈妈回家,这时妈妈对他一味地讲道理,是很难奏效的。

如果妈妈设法转移他的兴奋点,用有趣的方式吸引他,如对孩子说:“来和妈妈比一比,看谁先能跑回家。”孩子一下就会高兴起来,痛痛快快地跟着妈妈往家跑。

总之,3-4岁的幼儿在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色彩,都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与左右,他们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放弃正在进行的活动。

3-4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他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周围人特别是父母、教师、同伴的言行、举止、表情、动作、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

2)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4-5岁的幼儿正是在幼儿园中班学习的年龄,也称幼儿中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心理发展比3-4岁幼儿心理发展迅速,并且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方面。

4-5岁的幼儿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与抵制过程发展不平衡,兴奋过程占优势,整个抑制机能发展相对较差,坐久了,幼儿会感到疲劳,打哈欠,伸懒腰,左右摆动,不断搞小动作。

因此,让他们安静下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幼儿的骨骼比较柔软,有弹性,脊柱的弯曲还没有定型,肌肉的收缩能力比较差。

如果让4-5岁的幼儿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或动作,就会使有关肌肉群负担过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4-5岁的幼儿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只有不断地活动,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才能满足骨骼肌肉系统发育营养供给,达到更好地发展。

4-5岁的幼儿活泼好动,不再像幼儿初期的儿童那样听话、顺从,他们有了自己的主意。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这个时期儿童动作的发展,比幼儿初期的儿童灵活自如,认识客观环境的能力有所提高,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二是这个时期儿童已经有一些生活经历,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生活经验,不再像以前那样胆小,敢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大胆的探索。

因此这一时期,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幼儿的引导。

具体形象思维是4-5岁幼儿的基本特点,他们能说出2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也知道7块糖给小弟弟3块,还剩4块,如果直接问2加3等于几,7减4等于几,他们很难回答出来,因为幼儿中期的儿童只能凭借头脑中有关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计算物体的数量,还不具备运用抽象的数字概念对物体的数量进行计算。

他们的思维方式非常直观,如果让他们把床、桌子、椅子、被子这四样东西加以归类(问哪三样东西应放在一起),他们当中的很多小朋友会选择把床、椅子和被子放在一起,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是按着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物品的摆放来确定的,即被子放在床上,椅子放在床旁边,而不是按照某种概念(家具)加以归类。

4-5岁的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受具体的生活经验制约,如他们在唱《小燕子》这首歌时,当唱到“我问燕子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句歌词时,很多孩子都把“为啥来”和“春天”两句分别唱成“飞下来”和“春节”。

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因为他们的发音相近,二是对于幼儿中期的儿童来讲,“飞下来”和“春节”要比“为啥来”和“春天”具体得多,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4-5岁幼儿的思维概括性和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使他们理解任务意义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心理学者在实验室分别对3岁组和4岁组儿童作了一项这样的实验:要求他们看见“红灯”出现时,去按手里的电钮;看见“绿灯”出现时,不能按手里的电钮。实验结果是,3岁组儿童不论看见红灯出现还是绿灯出现,都去按手里的电钮,他们不能根据要求去形成对红绿灯的分化反应。4岁组儿童大多数能够按照要求去做,形成对红绿灯的分化反应。实验表明,幼儿中期儿童初步具备理解成人的要求和接受任务的能力。

同样进行的坚持性行为的实验也表明,4-5岁幼儿的坚持性与3岁组儿童相比发展迅速,也提高了执行任务的能力。4-5岁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所承担的任务有了最初的责任感。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完成任务的质量有了一定要求,并能给予相应的评价。总之,幼儿中期的儿童心理活动有意性有了发展,幼儿执行任务过程的目的性、方向性和控制性都有所提高。

4-5岁的幼儿初步具有规则意识,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约束,初步能够遵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规则,如在教室不乱喊乱叫,进餐前要洗手,上厕所要排队,在集体活动时,知道听从老师的安排,上课时不随便离开座位,发言要举手等。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社会性的发展,特别是对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但幼儿初期的儿童还不会玩,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而且游戏的内容也比较简单。

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快速发展的时期,4-5岁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也会玩,他们不但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而且还会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自己分配任务,安排分工,不仅如此他们在游戏中还逐渐结成伙伴关系,他们不再像幼儿初期那样,总是跟着成人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跟小朋友在一起游戏,共同活动。

尽管幼儿在这一时期结成的伙伴关系还很不稳定,只是初级形态,但却标志着从这个时期开始,幼儿的人际关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3)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5-6岁是幼儿园大班接受教育的年龄,这个年龄阶段称为幼儿晚期。如果说4-5岁幼儿心理发展有较大的飞跃,那么5-6岁则是新的心理特点继续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并且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有意性的发展在这个年龄阶段更为突出。

5-6岁的幼儿不再满足于通过直接的感知和具体的操作去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与联系,开始尝试探索事物的内部联系并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是追根问底,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如他们看见结婚的场面,常常会问妈妈“那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妈妈告诉他,因为那里有结婚的,他会问“什么叫结婚?”当看见着装漂亮的新郎和新娘出现时,又会说“妈妈我也要结婚。”当妈妈告诉他:“你还小,等长大了,才能结婚”时,他又会问:“现在为什么不能结婚?为什么等长大了才能结婚?”总之他会不停地问下去,常常把大人问得无可奈何。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作为老师和家长,既要有足够的知识满足他们,又要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

另外5-6岁幼儿的好奇心开始指向事物的内部结构,当他们得到一件新异物品时,会翻来覆去地摆弄个不停,之后就开始东拆西卸,以便从里到外看个明白。例如,他们想知道收音机为什么能说话,电视机里的小人躲在什么地方。

因此,儿童的一些探索活动总要造成一些破坏,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引导,既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又要发展他们的求知欲。

5-6岁幼儿的思维虽然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开始萌芽。主要表现在幼儿对熟悉的物体能加以简单分类,实验表明幼儿能把一些画有车、船、桌、椅、苹果、梨、白菜、西红柿、茄子等物体的图片,按交通工具、家具、水果、蔬菜加以分类,而4岁以前的孩子往往就不具备这个能力。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会对事物的关系做出判断并正确排出顺序,有了初步的顺序的概念。如他们能理解年龄大小和出生顺序的关系,4-5岁的儿童就不能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5-6岁的孩子还知道车辆包括卡车,卡车是车辆的一个组成部分,懂得了整体与部分的包含关系,即思维有了逻辑思维的基本成分。

5-6岁幼儿能初步掌握“左”、“右”、“坚强”等一些抽象词的概念。对“坚强”一词有了初步的理解,知道“打针不哭,是坚强的表现”;初步理解数的概念,知道具体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能说出数字“3”是代表三个物体。

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一些简单事物的因果关系也有了初步的理解,明白“之所以打针或吃药,是为了治病”,在语言的叙述中能借助“因为……所以……”之类的连接词,并条理清晰地加以讲述。

5-6岁幼儿初步具有调控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在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方法。他们在各项活动中,为使自己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会主动采用一定的方法,如他们能自觉把眼睛盯在注意对象上,把手放在腿上或用双手捂住耳朵防止杂音干扰。在读书时,感到周围环境吵闹,自己会找安静的地方。在一项“跟读数字”实验中,观察到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会采取边听边跟着默念或边做各种联想等方法帮助记忆。

在解决问题时,幼儿会事先想好怎样做,再按着自己的想法去行动,即他们做事有计划性,说明幼儿做事有了自己的方法。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显露,对人对事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有的儿童热情大方,有的儿童寡言少语,有的儿童活泼好动,有的儿童文文静静,有的儿童喜欢唱歌,有的儿童喜欢跳舞。幼儿园自由活动时会看到有的小朋友总愿意去“娃娃家”,有的小朋友喜欢踢球,有的小朋友喜欢凑在一起讲故事,总之幼儿的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倾向。

幼儿情绪变化比以前小得多,在一定情形下能够克制自己,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和外露性逐渐减弱,稳定性和内隐性逐渐增强,愉快和不愉快情绪持续时间都较长,比如,有的幼儿受到批评,半天都会闷闷不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心理发展特征与心理健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