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关注热点——【浴火精短日更30/365】

昨天的日更文,关注了当前大家关注的热点,今天继续:

两会中,34位部长走上“部长通道”,回答了媒体记者和网友提出的89个问题。浴火发现,多位部长对于住房、未成年人保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面回应。

热点1——住房

提问:有网友关注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没有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请问部长,这是否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监管有所调整了?您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2019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首先就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房地产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市场预期也发生了积极变化。今年要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大起大落。

浴火微评:其实,在任何时候,“怎么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老百姓关注“怎么说”都没啥用,如果各项政策措施不落到实处,不能让人实实在在得到好处,那么,冠冕堂皇的话,说了还不如不说。高房价,在过去的一年实际上是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的,但离群众的期待还有一点差距,如果能继续贯彻落实,打好“持久战”,让房价继续回归理性和平民价格,相信会赢得更多的点赞。


热点2——未成年人保护

提问:有人说检察机关对未成年罪错行为保护力度过大、惩戒力度不足。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童建明:孩子的伤是全社会的痛。去年10月,最高检从一起向最高法提起抗诉获得改判的强奸猥亵儿童案中,分析这些年办理未成年案件存在的问题,向教育部发出了一份检察建议,建议教育部加强对学校安全的管理,加强预防性侵儿童和中小学生的工作,这在最高检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上下联动,正在落实预防性侵害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制度,落实校园性侵强制报告、女童宿舍封闭管理等制度。检察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加强校园普法工作。全国四级检察院,有1796名检察长担任了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对低龄未成年人保护过度、惩戒不足的疑问,要理性看待。罪错未成年人,他们是社会的危害者,同时也是不良环境的受害者。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这是他们很大的特点。所以,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我们国家秉持的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也就是说,对罪错未成年人要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对他们“严管又厚爱,宽容不纵容”。

浴火微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犯错的概率就更大了,但犯错与犯罪有着明显的界限。在对待未成年人犯罪上,确实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关心,应注重从源头上教育感化,而不是出了问题后去追究责任,那时候就晚了。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单凭哪一方的管理已经很难凑效,必须多方联合,共同出手,共同施策。


热点3——看病难

提问:这些年来群众看病的确方便了很多,不过也有人反映,虽然国家实施了分级诊疗的制度,但是很多人得了重病还是会选择大医院,到了大医院还是会出现挂号难尤其是挂专家号难的问题。接下来在看病难的问题上,会有哪些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推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破解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看病难”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最现实的办法就是采取分级诊疗制度。“出现‘看病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矛盾。”马晓伟说,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也不够合理,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力比较弱。国家卫健委正在加大力度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合理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分流病人。分级诊疗制度是新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要做好分级诊疗制度涉及“四个分开”,即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做到区域分开;以县级医院为抓手,解决城乡分开;以病种为抓手,解决上下分开;以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解决急慢分开。

浴火微评:这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上心就不难。多年的卫生医疗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不能不令人深思。如果说以前,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桎梏制约了一些行业的发展,那么现如今,国力强盛,财力物力均比以前好了很多,但“看病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治,有关部门就要考虑“打板子”的问题了。


热点4——假冒伪劣产品

提问:过去一段时间有关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屡禁不止,同时引发了消费者信心上面的损伤。今年在打假工作上,是做了部署和安排的,如何进一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今年要抓住重点领域工作,特别是食品、药品、儿童、老年人用品等重点领域。要依法严格监管和实行最严厉的惩罚,如巨额惩罚制度、内部举报人制度。同时,要没收和全部销毁被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使假冒伪劣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

浴火微评:年年打假年年假,假冒伪劣层出不穷。如果说普通商品的假冒伪劣顶多只是损失点金钱,但在食品、药品等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的重点领域,仍然经常出现“假冒伪劣”,那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监管也好、惩罚也罢,巨额罚款和内部举报人制度都行,但这都是从反面去做文章,如果整个社会没有形成正向的、诚信的环境和氛围,那么“打假”就永无止境,毕竟“堵”总是不如“疏”来得顺畅。有时候,换个思路,可以做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继续关注热点——【浴火精短日更30/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