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不同,心态不同,收获也不同

      昆明梁艳分享388天。网络中级五期。2018.06.12

      今天进行了两场约练,一次作为来访者,一次作为观察员。在琢磨写分享的这一刻,忽然发现似乎做观察员的收获、感悟、思考、总结、设想会更多。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打开咨询记录本,细细地看了看中八以来的约练记录,的确是这样的。大约一是心态上的不同。做来访者和观察员,是轻松的,没有负担的。来访者只需抛出想要解决的问题或困扰或话题就可开启咨询之门,然后顺着咨询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意愿或目标往下走。观察员就更轻松了,带着耳朵用心倾听就好。而咨询师就完全不一样了,尽管知道是在练习,但紧张、压力、顾虑还是会伴随的整个咨询过程(资深的咨询师除外)。二是三种角色的期待不同。来访者的期待可能会比较单一,是奔着解决问题或困扰,或是寻求在解决方式上和应对模式上思路更宽广,看事情的视野更多元一些。观察员的期待可能是通过边听边记边思考,学习、借鉴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做的比自己好的方面,在以后的约练中加以实践运用。咨询师期待可能就比较复杂一些。以我作咨询师的感受是,当以咨询师的角色参与约练时,在意的、看重的、期待的真的很多:知识储备是否充分、问话是否温和、语言是否生硬,SFBT相关技术是否熟练,引导是否自然,最最关键的是咨询是否有效果,是否能帮到来访者,能否解决来访者的困扰……在乎的东西多了,背负的压力就会大,这样往往面对突发的或是在预料之外的“状况”就会稳不住,就会急、慌乱,就会干扰自己的思路,限制思维,要么束手束脚,要么产生深深的挫败、无力感,使咨询草草收场。结果自己最初期待的,一样也没有达到。三是收获不同。不管咨询是否达到咨询师眼中的完美或理想效果,也不管能否有效地解决来访者的困扰,但只要咨询展开了,咨询师的陪伴、同理、尊重、接纳、倾听,对来访者说就是一种疗愈,一种释放,一种启发,一种收获。对咨询师来说,因为考虑的和想要的东西太多,可能收获会相对小一点。就比如我吧,当咨询师时,一门心思都在思索如何引导,如何理解来访者所说的话的意义,以及来访者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太过刻意,所以听的过程就会预设,甚至听不到“点子”上,导致自己与来访者可能不在同一频道上跑。没有抓住可能的“突破口”去具体化、细化,去深挖细究,找到例外和有效资源。等咨询结束后,再反思时,有些片段变得模糊,而变得模糊的,却正是下一步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是不是很遗憾?观察员又称“第三只眼”,顾名思义就比其他两个角色多了一只眼,所以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思考的也就多一些。一是观察员的优势是可以静静地边听边记边思考,随时都可以标注出“重点、难点、亮点”,随时关注自己与咨询师在问话方式、技术使用、捕捉关键点、引导方向上的异同。二是在约练的讨论环节,还可就上述不同讲出来,大家一起分析讨论,最主要的是能听听来访者对此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再者咨询结束后,若又有新的想法,还可以翻看当时的记录,再次呈现咨询场景,尝试着在哪里还可以推敲,进一步深入。

      虽然观察员的收获最大,但是,实际中解决问题的却是咨询师。所以,咨询师放下功利之心,轻装上阵,保持平和心态,不必太在意结果、效果、成功等,将做观察员的收获用在咨询中,不断提升真本事真功夫,不断修炼自己向优秀咨询师靠近。

你可能感兴趣的:(角色不同,心态不同,收获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