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不是一个好妈妈

文/英幽灵子

宝宝3岁半了,在引领他成长的路上,我最自责的一件事儿,就是有一次他跟小孩打架,我不当的处理方式。

那时他刚满3岁,有天上午,外婆带他在小区玩,却突然打来电话,说宝宝打人了,对方头破血流,让我赶紧拿着钱出去,把人往医院送。

我妈的语气太吓人了,像老房子着火了一样,声音又大又急切,像跳起来喊抓贼的扩音喇叭。电话里还传来我家宝宝震耳欲聋的哭叫声:“你不来!”

我有点被吓到了,但又故作镇静。一到现场,我就黑着脸,走过去吼了宝宝:“谁叫你又打人了!”

宝宝哭成了泪人,否认打人,求我抱他,不停拉我的手,被我一次次甩开:“打人了还想抱?自己走!”

当时的我满腔愤怒,完全未顾及宝宝极度害怕的反叛心理。我和我妈责备宝宝,明明打人了,自己还哭,哭得还很大声。被打宝宝反而一声不吭。

宝宝一直哭着求抱抱,可我和外婆一直甩开他的手,给他冷脸。事后冷静下来,才心惊地觉出,宝宝的哭声,其实是一种恐惧,一种不知所措,一种绝望。

我和我妈对于此事的反应,太过激了。

我妈说对方头破血流,到了现场才发现我妈夸大其词,被打宝宝头上一大一小两个血包,未破皮。不可谓不严重,但跟头破血流根本不沾边。

我想,我妈也是恐惧的,愧疚的,所以才会六神无主般夸大其词。而当时的我受了我妈的情绪传染,也一点不冷静,一直拿气往宝宝身上撒。

回了家,冷静下来,了解到事情的原委,才后悔没给宝宝正确的引导。

原来,我妈和被打方相识,还经常带着孩子在一块玩儿。

那天,是两个孩子在前面跑,两个老人被落在了后方。然后突然就发现,两个宝宝起了争执,你推我我推你,被打宝宝一个重心不稳,摔了。

不知是谁先动的手,但人家受了伤,我妈充满愧疚,可能也有点害怕吧,才急吼吼地给我打了电话。她那种天塌了的反应,吓坏了我家宝宝,所以宝宝一直哭。

后来,被打宝宝的奶奶不愿去医院,就先给买了几块钱的外敷药。去买药时,被拒绝抱在怀里的宝宝,一直推我,哭叫着:“不给他买药!”



一直很后悔当初对宝宝的冷血反应。后悔没有第一时间给宝宝拥抱,后悔没有给到他安全感,后悔没有告诉他不用害怕,告诉他犯了错不要紧,爸爸妈妈会原谅他,帮他一起解决。

我想,在那一刻,宝宝一定对我这个妈妈充满了绝望。我总是后怕,如果这件事给他留下了阴影,他以后就不会再信任我了,在外不管发生什么事,也不会再告诉我。

而这样的担忧,很快就成真了。

在那件事之后,当他再一次被外婆气鼓鼓地带回家,被外婆告状他又打人了之后,当我心平气和、慈眉善目地想跟他沟通,告诉他:只要宝宝承认了错误,妈妈会原谅你的。

但宝宝嘴里只有一句话:我没有打人!任我循循善诱,仍是无功而返。

可在我跟宝宝的信任危机中,我又干了一件蠢事,居然给宝宝关了小黑屋。而这个举动,也从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我妈的情绪传染。

因为我妈从带宝宝回来就很生气,听宝宝回来又不承认错误,就愈发暴躁。搞得我也觉得,必须要纠正宝宝的行为,于是跟宝宝较上了劲。

可宝宝才3岁啊,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道歉,什么叫认错。

我把他关在厨房——因为只有厨房是玻璃门,可以看到他的一举一动,保证他的安全。宝宝很怕黑,厨房没开灯,他一直哭叫,然后我又把灯打开,让他好好反省。

可一个3岁的宝宝,根本不懂什么叫道歉。我叫他承认错误,道歉。他说:“我道歉。”我问他错哪儿了,他说:“你说。”他根本不明白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教了他很久,他还是不明白那个逻辑。跟他说,我生气是因为他打人。但一问他哪儿错了,他只会说:因为我错了。

就这样折腾了很久,他打翻了厨房的油壶来反抗。最后,他一身油晃晃地出来,带着跟我反抗的情绪,我说什么,他都唱反调。

我对一个宝宝怎么都不承认错误感到气愤、无奈,不明白为什么宝宝就是不服软。

在我跟宝宝对峙的过程中,外婆突然心软,指责我:你不要一直弄他啊,越弄他越反感。我才渐渐冷静下来,看着宝宝倔强的小脸,突然很心疼,就抱了他。

没想到,就是这个拥抱的举动,让我跟宝宝达成了和解。他突然不再倔强,浑身都松懈下来,充满委屈,在我怀里嘤嘤哭泣。那一刻,我也哭了,为自己愚笨的行为充满愧疚。

我才感受到,原来只有去接纳宝宝,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也是从这两件事中,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妈妈在教育上的浅薄,开始有了看教育书籍的诉求。

以前做采编时,也会采集很多教育的文章,还自诩是懂点教育的,但其实都是一些杂乱的没有章法的大理论,根本不成体系。

就像我关宝宝小黑屋这个举动,是因为在网上看到一个教育专家说,在宝宝3岁之后5岁之前,一定要有一个举动:就是在宝宝犯错哭闹时,把宝宝关在一个安全的房间,让他知道哭闹没用。

我想这个方法或许是好的,但我显然是没用好,或者没有真正领悟精髓。

所以,我想,教育真的不能胡来,我必须学习。我买了尹建莉的书,因为在我读过的琐碎的教育文章中,对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最为认可。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每看一篇文章都在反思自己,又庆幸自己不算太晚看到。如今看了一半,真心感叹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定是言传身教,一定是有爱的环境的塑造,也十分认同正面激励对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

我也很希望我妈妈可以看看书,因为宝宝大部分时间是她在带。她的性子实在急躁,一丁点事从她身上传达出来,都是天塌了的大事。

宝宝小时候学走路摔跤,她总是一惊一乍,往往宝宝哪儿都没磕着,却会被她突如其来的巨大叫喊声吓蒙。

宝宝1岁上早教课时,我就跟老师沟通过,说宝宝性子太急了,要什么东西没立马满足就会哭闹怎么办。老师当时还说,肯定是因为大人性子太急,还问外婆是不是急性子,得改一改。我当时没当回事儿。

又想起宝宝1岁多时,有一次在商场游戏厅玩得入迷,而我们要走,他爸爸就夺掉了他手中商场的玩具要还回去。结果这一举动,让宝宝当场差点把自己哭昏过去。

宝宝当时一气之下,倒在地上准备撒泼哭闹,结果因为情绪来得太快,倒地上哭了一声就出不了声了,一看他已经脸色青紫,气都出不来了,我妈赶紧抱他起来,揉他的胸,又用言语安慰。

良久,宝宝才回过神来,满脸蒙,显然自己也被自己吓坏了。


其实我跟我妈都是急性子,本来这些年我受到宝宝爸爸慢性子的影响,已经舒缓了许多,但每次还是特别容易受到我妈的情绪传染。

我买了尹建莉的3本书,自己看,也让我妈看。我妈其实帮我带孩子,很多时候都能听进我们的意见,她是愿意成长的那种人。但让她看书,却并未想过她能看进去多少。

对于孩子的教育,仍然是父母的责任,虽然我和宝宝爸爸要上班,但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只要下班就放下手机,好好陪伴宝宝,多给他言传身教。

看了书,心境也得到很大改善,从那之后再没有关过宝宝小黑屋,不管宝宝犯什么错,或是如何哭闹,第一时间都不是指责,而是“顺从”。因为我发现,指责和对抗,只会让宝宝越发逆反,听不进任何话。

我换了一种方式,一是多给他陪伴,跟他增进感情,让他重新信任我;二是在他哭闹时,总是第一时间给他拥抱,告诉他:我是爱他的,理解他情绪不好,允许他哭闹,我会陪着他,但不会惩罚他。

换了更柔和的方式之后,宝宝的情绪好了许多,真的再没有之前那么倔了。

譬如,每一次他闹情绪时,我都会给他拥抱,他便会很快把哭闹的音量调低,听我说话。他再跟小孩子打架时,我会先问他为什么,而是劈头盖脸地责备。


我发现,3岁之前的小孩子爱动手,一个是大人纵容或者也有暴力,一个是受到周边孩子的影响。每次宝宝出去玩,也常会莫名其妙被其他孩子推一把或是打一拳。久而久之,他就像是“学”会了,也开始模仿这个行为。

但循循善诱,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打架都是有原因的,譬如是别人抢了自己的玩具,或是不愿某个小朋友跟自己玩。

有一次,宝宝和我在看路边一条流浪猫,突然过来3个小姐姐,他就跑过去动了手。我急忙制止,他却哭起来。

那段时间,他老爱动手动脚,每次出门,我都要跟他强调:今天出去不能打人哦。可能他知道自己又犯错了,害怕我责备,就先哭了。

问他为什么打人,他结结巴巴地说,是以为3个小姐姐要欺负流浪猫,他一着急就打了。

问题找到了,我赶紧让他道歉,然后跟他讲,你好好跟姐姐们说你的想法,但不能打人。

那之后,很多时候都发现,是因为行为占了言语的先,他才会动手。于是我开始教他,跟小朋友有矛盾,一定要用说,不要动手。

慢慢地,加上家里其他好的行为引导,他改掉了动手的毛病。那段时间下班回家,宝宝还会跟我说:妈妈,我今天没打人哦。

但是也发现一个情况是,如果外婆跟我讲他的“坏话”,他就会特别生气。

他3岁之前,每次下班回家,外婆就会跟我们讲一些他这一天的趣事,好的坏的。讲的时候,也通常不避讳他。那时他没什么反应。

是在他发现我会关他小黑屋之后,他开始特别反感外婆跟我讲他这一天的事,任何事。

察觉出这点,我和老公一直跟外婆说,不要再当着面给我们讲宝宝的事了,但外婆一开始总是忍不住要讲。宝宝就会当众哭闹,打外婆,特别生气,怎么哄都不会好。哪怕是在讲无关紧要的事儿,或是夸奖他,也不行。

后来宝宝闹了多次,也跟外婆强调多次,外婆才真正听进去,会背着宝宝讲他的趣事给我们听。

其实那段时间是因为宝宝心里有阴影吧,他可能特别害怕自己这一天表现不好,而受到责备和惩罚。


还好,自看了书,知道对宝宝,要多鼓励少惩罚之后,很多事情都得到了改善,我和宝宝的信任关系也得到了重建。宝宝变得越来越“讲道理”,哭闹的次数变得越来越少。

有时候,他犯了错,会主动道歉:“妈妈,对不起,都是我不好。”我说:“没关系,你不是故意的。”有时候,他也会跟我说:“妈妈,我很难过。”“妈妈,我要生气了!”“妈妈,我不开心。”

那段我们信任危机的阶段,有听到他跟外婆讲:妈妈是一个坏妈妈。后来,宝宝常常柔情地对我说:“妈妈,你好温暖啊。”然后爬到我的怀里,温柔地抱着我,像鼓励和安慰我一样。

有一天晚上睡觉,我跟他说:妈妈也没当过妈妈,也有犯错的时候,之前关你小黑屋,是妈妈错了,对不起你,你能原谅妈妈吗?

宝宝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像撒娇的小猫,吊着我的脖子,用脑袋拱进我怀里,说:“我喜欢你,妈妈。”

我个人的成长教育环境,实在不好,父母常年争吵,家里鸡飞狗跳,所以我的性格有太偏执、过激的一面。

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婚姻对我的影响,我总以为自己改善了许多,变得柔软,但原生家庭的很多烙印,却并不能轻易摘除。

想起那段对宝宝总是责备和不满的回忆,就会想到小时候我爸爸教育我的样子。我是被他打大的,初中之前,没得到过他任何的认可和安慰,也没感受过他任何的父爱的温暖。

我妈常年侵蚀在婆媳矛盾中,满肚子委屈和怨恨,实在对孩子的教育分身乏力,所以来自母亲的关怀我也是没有印象的。

直到我上了初中,成绩名列前茅,才得到父母的尊重,迎来他们的认可。我们才开始平等的交流、沟通,他们才补偿了一些我渴望的父母之爱。

但那些爱显然来得太晚吧,所以有些烙印已经形成,无法根除。庆幸的是,自己一直在不断学习,改善、进步,不断去健全人格。

前两天看到武志红公号的文章《9岁儿子的幽默,让我看到四代人的超越》后,我就原谅了自己。

文中说:父母总是在等孩子理解,而孩子总是等父母改变。父母以为自己爱孩子,但有时候,孩子感知到的,却是相反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到底该如何和解?看到最后就释然了,因为“我只要超越了我的父母”,就够了;一代比一代的心智强,就够了。因为这种超越,是很不容易的。

有时候,我对待孩子,可能就像我父亲的翻版,但我比他进步多了:我不会动手打孩子;孩子犯了错,我会问他为什么,我会原谅他;我会去聆听孩子的心声,争取跟他平等对话。

有时候,我可能像母亲的翻版,但我比她进步多了:我不会遇事就暴跳如雷、六神无主;我每天都会思考,会进步,找到跟孩子最好的相处方式,给他最好的言传身教。

我会一直努力,做个脾气温和的妈妈。



作者简介:英幽灵子,现代都市病人,用文字与你分享周遭。微博及公号:英幽灵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不起,我不是一个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