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芥川龙之介

强者不怕敌人,却怕朋友。

为了学习日语,立下FLAG,这段时间只读东瀛的作品,只看东瀛的电影。M便一起约定共读这本书。

译林出版社版本的《罗生门》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28篇中短篇小说。小说在选取上还比较靠谱,比较有名的《竹林中》《河童》《阿富的贞操》都有入选。但这个版本在排版上有些段落的前后衔接看得非常难受。至于翻译,由三位老师来翻译也显得全书的文风不同。所以看完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芥川写作风格便是如此多变。小说分别读出了和风、民国风、屠格涅夫三种风格。和风很正常,也是理所应当。民国风,其实不止芥川一人,东瀛上个世纪初的作家的作品读起来都会带有民国味,不知是因为当时中日两国社会环境影响下导致文人笔风接近,还是译者在翻译时刻意选择了此类感觉。屠格涅夫的风格存疑,因为书中多次提及屠格涅夫,《山鹬》《舞会》《烟草与魔鬼》又是带着西方背景的故事,潜意识中可能带入屠格涅夫的文笔也说不准。

为了更好的理解芥川的作品,一起看完了电影《罗生门》和《地狱变》。

《罗生门》的电影结合了小说《罗生门》的背景和《竹林中》的故事梗概,形成了新的一部作品。罗生门最初指的是人间与地狱之间的门,小说《罗生门》中所指代的应该是连接了家将善与恶的楼梯,这部电梯的上下让家将的心态在生存和道德之间起伏。现在则是:一个事件中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证明或编织谎言,最终使得事实真相扑朔迷离。现在的意思显然套用的是电影《罗生门》的剧情,也就是芥川的小说《竹林中》的内容,竹林惨案中每个人因为各自视角下的不同理解,让旁观者一头雾水。所以《竹林中》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无从知晓。它积淀了人为意识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刺激。

《地狱变》早年的老电影画质和布景上已无法要求太多。但是猴子的配合度和最后火烧马车的真实度和现在的电影相比也毫不逊色。毕竟是电影的表现形式,和小说原作比起来做了很大的改变,不但增加了良秀的女儿和良秀的弟子的爱恋,在良秀和大公的阻隔下分离的怨怼——内藤洋子在无滤镜的镜头下,展现出的一颦一笑,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公会执着于将她纳入房中——还添加了高丽画师在东瀛遭遇的不公待遇,展现了高丽人在殖民地生活下的冲突。而且将“地狱变”这张绘画作品直接展示出来后终归会觉得有些失望,毕竟纯文字的描绘和直观的画作之间横隔着无尽的想象力下的深沟。很巧合的是,刚刚看完的东野圭吾的《拉普拉斯的魔女》中甘粕才生的行事风格和画师良秀一模一样,为了追求艺术作品的完美,即使牺牲自己的孩子也在所不惜,个人习惯上夹带了了强烈的社会色彩。

剩下的故事中印象最深刻的三篇:

《河童》看起来和斯威夫特的《格列夫游记》中格列佛在“慧马国”的经历很相似,对当时社会下人们行为习惯深切的忧思和无奈。而也因为《河童》这部作品在日本的反响很大,日本将每年的7月24日定为"河童忌"。

《奉教人之死》直接翻译成文言文,读得非常累。

全书中最爱《侏儒的话》。这部分作品一开始看得很迷,因为前面的所有小说都是叙事性的故事,作为大轴子的这一篇则完全没有逻辑性,后来发现这可不是芥川的微博合集嘛,以一小句一小句精炼的话语表达出有趣的内涵,轻巧又沈晨。放在现在绝对是大V级别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生门-芥川龙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