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拔萝卜

图片发自App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方式,它的教育价值已由过去单纯以发展幼儿语言为主要目的而转变为包含多种教育因素;活动的方式也由在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转变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对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观察实录1

小班表演游戏“拔萝卜”时,孩子们对于表演角色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刚吃完早饭好几个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来到表演区表演“拔萝卜”,扮演小老鼠的浩宇突然说:“老师,我觉得小老鼠的力气太小了,很有可能拔不出来萝卜,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多一些小动物帮忙。”在一旁观看表演的辰辰说:“我觉得我可以当大老虎帮你们一起拔萝卜,老虎的力气大多了。”“老师,我也想表演,可是那些小动物都有小朋友一起表演了,我能当小兔子一起拔萝卜吗?……”

案例分析:

孩子们对故事表演都有着强烈的愿望,同时初步认识到了动物之间力气大小的差别能加以想象增加角色。

指导策略:

我把孩子们组织在一起讨论,你们想一想再加入什么小动物一起拔萝卜比较合适?睿睿在一旁说“还可以加入小白兔,我来当小白兔。小白兔不仅可以一起拔萝卜,还可以有牙齿,可以啃一啃那个萝卜。”


图片发自App


观察实录2

小班表演游戏“拔萝卜”进入第二课时,孩子们大多能掌握角色的出场顺序及对话,完整地表演故事。瞧,一组幼儿正在表演区有序地表演着,突然,涵涵大声地喊起来:“小妞妞,小妞妞哪去了,该你了!”游戏中断了,小演员们四处找“小妞妞”。戴着小妞妞头饰的小影匆匆忙忙从美工区走过来,手里还拿着捏了一半的泥工,涵涵一把抓住她的手说:“你去哪了?轮到你了,快点呀!”小影不好意思地笑笑,看了一眼“拔萝卜”的队伍,上前拽住“老奶奶”的衣服:“唉哟,拔不动……”

案例分析:

很显然,小影对“拔萝卜”的游戏兴趣不高,令她游离于游戏之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对小影来说,游戏缺乏挑战性和新鲜感。

2.小影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干扰而转移注意力,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决定的。

3.幼儿表演游戏的经验不够,不能自己创编游戏情境,使此游戏看起来更像生硬刻板的“表演”而非自由自主的“游戏”。

指导策略:

我把孩子们召集起来,一起讨论:老爷爷和老奶奶拔萝卜的时候,小妞妞、小花猫、小老鼠有可能在干什么呢?这时候孩子们议论开了:“小妞妞在家里吃饭!”“小姑娘可以在家里画画呀!”“小猫在睡大觉吧!”“小老鼠在吃东西?”……“大家的想法都很有道理!”我及时给予了肯定,这七嘴八舌的讨论使每个角色瞬间变得有事可做了。同时,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各忙各的”,但是当听到“喂,×××快来呀,快来帮我们拔萝卜”的喊声时,应该马上做出回应。

在后来的表演游戏中,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不需要交流时,孩子们在自己设计的情节中各玩各的,需要对话时,孩子们马上回应并投入集体游戏,以前那种因等待而无所事事、来回穿梭的现象不见了。

反思小结:

对于表演游戏,教师不应扮演“裁判”的角色来评定幼儿表现的“好坏”,也不应扮演答案的提供者来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做。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幼儿产生有关“问题”的意识,引发思考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知道教师的“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幼儿的经验往往是通过自己讨论、互相观摩、评议小结而达成的,因此不要忽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让孩子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玩”起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一起拔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