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给下属安排工作。
乍一看这个命题,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先入为主想法,即布置工作谁不会呀,不就是给下属安排任务吗?
持这种想法的管理者,其实大概率是不会安排任务的。
安排任务这件事,看上去非常简单,但要将这件事真正做好,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涉及到对于任务的整体把控和系统化思维,还涉及到对于任务细节,以及人的上心。
虽然本文的标题中有“初任管理者”这个限定词,本文的初衷也是面向初任管理者,但事实上,很多管理者在任务的安排上从来没有任何改善,几十年如一日。
希望本文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管理者能够正视工作安排,从而与下属达到良好的协作关系。
讲清楚任务的关键信息
不同任务有不同的关键信息,但很多时候,万变不离其宗,对于任务完成最为重要的关键要素是通用的。
以文档写作为例,一般包含以下几大信息:
文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文档的交付对象是谁?
文档的目标读者是谁?
文档是用于阅读还是用于演讲?
文档的最终应用场景是什么?
…
我们在安排工作时,一定需要将这些信息全部表达清楚,而不是在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时就仓促安排,不愿意“屈尊”去确认,让员工自己去猜想。这样既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也给任务带来了更多的风险。
如果我们每次都能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去布置工作的话,不仅能够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还能让自己的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自己开展工作,如何通过同样的方式进行严谨确认,从而使自己能够在未来尽快自驱而独立地开展工作,实现成长。
基于对员工的充分了解,补足信息
作为一位管理者,对于自己团队成员的了解必须是第一要务,而且需要覆盖员工的整个服务生命周期,即从一开始的面试环节,到最后的离职。
从面试环节到最终入职环节是初步了解的阶段,而员工在正式工作之后,才是真正开始磨合和了解的阶段,同时,每一个员工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始终保持着变动状态。
基于这样的原则,管理者应该对下属有一个矩阵式的判断,员工所处的能力层级是如何的,技能层级又是如何的,擅长和不擅长的分别是什么等等,做到心中有底。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布置任务时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对传递的信息详略进行合理调整,采取差异化的方式。
对所有员工采取相同的任务布置方式,其实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体现,是一种为了自己方便而给员工带来疑惑的行为。
在布置任务过程中,也可以参照OKR理念,即从员工发展的角度,可以在确保主要信息传递了之后,对一些特定的信息进行隐藏,适当增加挑战度,用以引导员工自己去发掘,去确认相关信息。
过程中做好服务
之前我一直在高科技或互联网公司摸爬滚打了多年,遇到的绝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服务型管理者,为了使自己的下属能够更好完成手头工作,并挑战具有更高难度的工作,他们会想方设法做好“服务工作”。
服务工作一般是全流程的,即在任务一开始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做好信息的完整传递和必要的方法论引导;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并将自己作为一个答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和引导员工解决一切问题。
当我们在上面两步端正自己的心态,以一种服务的姿态确保员工走向成功时,其实也是团队的成功。
最后
管理也是分多个层级的,对于团队管理而言,最低的层级莫过于将员工作为工具人,让员工“无脑”执行管理者所布置的一部分工作,然后高高在上地进行检视,当员工工作出现偏差时,没有第一时间从自己的角度寻找原因所在,而是将责任全部归在员工身上。
但即便如此,一些管理者连这一最低层级的管理也无法做好,究其原因,其实可以追溯到自我管理上。
在一些传统企业中,管理者在心态上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使用工具过程中碰到问题时,就会第一时间让懂的员工帮忙处理,从未考虑自己如何解决。
对我们绝大多数人而言,在使用任何工具时,一定会先去了解工具的特性和用途,也会在使用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异常处理措施,遇到一些自己从未遇到的问题时,也会在网上进行查找,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学习曲线。
如果自己一遇到问题就希望有人过来解决,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掌握工具,这样的态度同样无法安排好员工的工作,因为管理者自身没有意愿去了解自己的员工,即使将员工看成是自己的工具和资源,也无法用好工具和资源。
这样的管理者连管理的边角都没有搭上,自然不会有所成效。
希望管理者都能引以为戒,做好每一天工作的授权和安排,用心培养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