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麦收

上周回忆了一下小时候的趣事,想着现在正是麦收的季节,这周便顺带聊一下小时候家里麦收的情形。

好多朋友都知道现在收麦子靠的是大型联合收割机,机子从地里开过去,农民只要在地头等着收麦子即可,更有的直接在田间地头就和收麦商家达成交易,直接等着过称结钱即可,简直是要多简便就多简便,即使是百十亩的麦子也用不了三两天就完事了,也不会很累。可这要放在三十多年前麦收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那时麦收的主要劳动力不是机器而是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这两句诗写的一点儿都不夸张,进入农历五月后,大太阳每天直接烘烤着大地,田里的小麦简直一天一个变化,那个时候姥姥每天都要去几块麦地走上一番,看麦子的成熟情况,好在麦子成熟的第一时间收割,因为和秋收不同,麦收是不等人的。

是的,麦收不等人,因为麦子在成熟后麦秆会失去韧性,这个时候如果刮阵风或者下阵雨都可能使麦子倒在地里,一不小心一年的收入都要归零,对于农民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了。

小麦一旦成熟,人们就开始了不分昼夜的劳作,一点儿都不夸张真的是不分昼夜。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天微微亮也就四点不到的样子,爸爸妈妈就要拿起镰刀下地割麦子了,因为这个时间比较凉爽,麦秆也没那么脆,方便收割。等到早上我把早饭带到地里的时候,他们都能收割了一两亩的麦子。

很忙的时候我也会跟着下地,通常母亲要求我下地的时候穿上长衫长裤长袜,因为被麦茬子划过的身体裸露部分会发红发痒,难受异常(不过,这个应该因人而异)。收割完成后,地里就会出现一捆捆的大麦个,它们躺在那里,看起来很有成就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收割好的麦子要及时运到麦场,那个时候整个村里也没有三两辆的拖拉机,所以田间小路上就会出现一辆辆运麦子牛车、骡车、驴车、大人们赶车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其实吧,那个时候是挺佩服赶车的人的,居然能让这些牲口这么听话,后来我也在父亲的教导下,可以独立的赶着我家的骡车下地了。

下一道工序叫做压场,整车的麦子铺在麦场上,经过一中午的暴晒,然后用牛等牲口拉着石捻子走上几个来回麦粒也便噗噗的从麦穗上落了下来,等把没了麦粒的麦秸推到一旁,底下就是我们要收的麦子了。

起场通常是在傍晚,因为那时有风,人们拿起扬锨,把带土的麦子抛撒到空中,在风的作用下,是麦粒和土分离,这是个技术活, ,一般只有家里的老人才能掌握其中的诀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麦子和土分离后,基本上麦子就可以装进袋子,收入粮仓了。

那个时候因为没有现在的大型设备,整个麦收过程都会变得紧张而忙碌,外加十分辛苦,不过对于那时的小孩子来说,却也别有风味。

就比如饭桌上突然出现的鸡蛋(那时鸡蛋可是奢侈品),整个麦收过程每家做饭的人都不会吝啬吃食,因为麦收很累,营养必须跟的上。当然,我们小孩子也就跟着吃了许多平时想吃又没得吃的东西。

再者,中午的晒麦看场,几乎每家都是小孩子的活,我到现在都怀念在场边树荫底下,几个孩子吃着老冰棍看场的情形。

社会总是进步的,如今的农民再也不会只靠人力麦收,我这段小小的回忆也算是忆苦思甜吧,珍惜当下吧,好生活来之不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忆童年——麦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