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才:说说社会教育观念中的急功近利

说说社会教育观念中的急功近利

无锡市蠡园中学  吴文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说教育是一个充满期待和需要足够耐心的缓慢的生长过程。

树人如同树木,要顺应生命成长的客观规律,方能得其实成其才,不可拔苗助长;树人又不同于树木,它不仅仅是在时间上数倍于树木,在方法和内容上几乎涉及到人类思想、理论、科学和技术等全部的文明成果,还不一定就做得完全成功。面对人类这一宇宙间最复杂精微的智能生命,需要多少智慧、耐力和努力才能真正的把孩子培育好呢?很难得出精准的答案。作为教育人,对它背后的规律,我始终充满敬畏,因为,关于生命与灵魂的生长和培育的科学认知,涉及的学科之多领域之广几乎没有一个行业能与之相比。

我们不敢说我们能完全超越自身的局限。

相反,我们的社会教育观念当中,有一种观念在违背教育规律的同时也对教育和孩子构成不可忽视的伤害,那就是:急功近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一种假设:多学终归有好处

让孩子多学的途径和内容有很多,孩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除完成学校的功课以外,还要参加各种辅导班、培训班。诸如奥数班、作文速成班、英语培训班、器乐学习班、书法班、绘画班等等,名目繁多。而且,即使面对学校的功课学习这一个方面,就算老师布置的作业较少,一些家长也会额外布置大量的作业并增加难度,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不落人后。所以,即使是星期天,节假日,属于孩子玩耍、自觉读书、自主探究的时光,也只能移山般地埋头于各种任务当中,并在各种培训班间奔忙。不敢也不能有片刻的偷懒和放松,他们心安理得地认为多学终归是有好处的。

诸如此类的所谓多学,就真的有好处吗?

其一,这种多学不是博学,而是对单一的学科知识进行反复地死记硬背,对某一方面的技能进行反复地操练。这就如同坚持“多吃就一定有好处”,然后让孩子每天每顿饭只按照一种菜谱来吃绝不允许自主选择一样荒唐。厌食和营养不良是必然的了。

其二,多学必须以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如果所谓的多学——其实是盲目的加重负担,使孩子在压力和厌学中不断积累负面情绪而导致身心健康受损,这样的多学其实是一种对孩子善意的愚蠢的迫害。

其三,多学必须以孩子能够有效地吸收为条件。盲目贪多,超出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超出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反过来又成为孩子正常学习与生活的累赘和干扰,孩子连必学的内容都不能有效地吸收,更不用说额外的内容了,这样的多学不可能有好处。

无论如何,所学的内容只有建构为系统的知识,内化为人的能力和素养,才能从中获得好处。它需要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对现象世界的好奇,对真理的热爱。如果学习的过程由此转化为孩子快乐前行的内驱力,即使再多的内容,他也是快乐、健康并高效的;而面对外界的力量强压给自己的任务,这被动本身就意味着痛苦和折磨。学习的效果和发展的质量都是可疑的。

二、有一种危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记得多年前,这句话最初在公开的场合被公众所知不是对教育的忠告,而是一句颇为用心的广告词。

我说他颇为用心,一来语言简练,融炒作于忠告之中;二来善于抓住父母的心,在瞬间煽动起他们心中莫名的危机感,因为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骨肉,希望的寄托,一下子就被放在了角逐场中的起跑线上,并且和“输”连在了一起。身为父母岂敢懈怠?虽然句首有“不要”之提醒与关心,但和残酷的竞争相关联,倒像是警告。绝不能让我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输给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这一代是输是赢已不重要,但是孩子,你一定要赢!为了你能赢,爸爸妈妈就豁出去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别有用心的忠告者即刻成了救世的活菩萨,别人的孩子有的,我不能少;该花的钱,我花;该得到的,我必争取。于是乎五花八门的学习用具(用品)可谓日新月异,再贵,也有人买;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再贵,也一定要报。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为了每一个学段那个最满意的选择,孩子、父母甚至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都在用心地争取着,劳碌着,也因过于凝心聚力而不时地争执着,他们的苦与乐也被这输与赢牵动着。虽然拼命地迅跑,而这起跑线似乎始终都在脚下前移着,模糊着,无法也不敢低下头仔细地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一怕误时而落后,二怕摔倒而失败;只要别人跑,我就不能走,更不能停。诸事爱比,以比出面子为满足的国人,涉及到比孩子,就更加不含糊。

孩子们不敢低头去看自己的起跑线,家长们无暇去思考这起跑线。但作为教育人,思考则是我们的工作。

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1)起跑线是什么?它在那?(2)对孩子们来说“输”与“赢”怎么界定?

其实,就孩子的教育而言,起跑线不必在择校中去争夺,也不必在社会中去寻找,教育的起跑线就在每个孩子所生活的家庭中,在父母的心里。说到底,就是家长的教育观念!

教育的起点在家庭,这一点在教育界没有分歧。那么,不同的家庭孩子的起点和起点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而起点及起点的状态是由父母的教育观念决定的,你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效果当然也就千差万别。一个习惯溺爱包办和一个重视自主独立的家长他们孩子的素质和潜力会一样吗?只是我们很热衷于孩子发展结果的攀比;而对决定那个结果的过程却不愿意关注;而对于时时都在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影响着孩子成长过程的自己头脑中的思想观念就更加忽略了。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多选择细致观察而对自己的行为多选择深入反思的时候,才标志着我们开始注意到自己观念的存在以及它的关键性的影响。

哈耶克说:“是观念的转变和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世界变化的起点在我们头脑的观念之中;孩子的发展变化当然也不例外。

在这个点上,孩子宝贵的爱心,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都必须如同种子一样播种在这个点上,使之生根发芽。在早期教育中,如果你的孩子对生活充满爱心,对知识和真理满怀兴趣,对困难和挫折不缺乏意志力,那么就可以说,你已经帮助孩子赢得了在未来竞争与发展中的能力与机会。

教育人大多不喜欢 “起跑线”的说法,如果有也只能在家里,在父母的观念里,和孩子内在的核心素养相对应;输赢绝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孩子如一颗种子,何时发芽、开花、结果,自有他的内在的节奏。在他的每一个成长关键期里,尊重规律地去培育,呵护,不失其责,不误时令,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赢;违背规律,因过于急躁,或是拔苗助长,或是喷洒生长素,或是涂抹催熟剂,还不断更换着化学制剂的品牌以示自己条件优越,这样的生命,即使色相光鲜,也会因缺少健康和生长力而被淘汰,结果可能还会输。

三、有一种逻辑:上好学校找好工作

这是一种逻辑,细细想来,尽管它不严密也不尽然,但是却因为我们太热衷于眼前名利的患得患失而被强化为集体无意识和个体的实在行动。好学校、好工作,人人都想。这是好事,作为愿望,本身更没有错。但是,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以同样的逻辑和标准在急功近利这一观念的操控下实施你的教育,就会有问题了。

思考:上好学校成为找到好工作获得好生活的条件。

是必要条件吗?那么它的表述应是:只有上好学校才能找到好工作。那么不上好学校就找不到好工作吗?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何况什么是好工作,每个人给出的概念肯定不尽相同,不能割裂它和孩子的兴趣及特长的关系。

是充分条件吗?那么它的表达就成了:只要上好学校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一旦上好学校就有好工作等待着你,事实真是这样吗?显然不符合实情。别人心仪却不适合你的好学校很难说会对你的未来有帮助。

诚然,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各个学段均有社会公认的好学校、名校。它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能够升入这类学校的毕竟是少数甚至极少数人,那么是否意味着那些多数乃至绝大多数的孩子就没有好的工作和好的未来了呢?这些在拼各级各类名校的升学考试中被一次次地淘汰的大多数,如果让家长重新来安排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的路径,或许会理性、清醒许多。

人之天性是爱孩子的。我们因为爱而为孩子设计未来的生活,这无可厚非。但传统的社会意识使我们偏重功利,而对孩子的爱心和对功利的热心共存,就在这两心叠加中,我们的期待因偏离了教育常识便更多地充满了变数和漏洞,因为教育价值中有比眼前功利更为重要的东西。只停留在眼前不计长远,只重功利不关心灵魂的教育,是难以创造幸福的。

将这种并不严密更不尽正确的逻辑作为一种普遍意识的时候,它形成一股巨大而又盲目的推力,使家庭和社会群体用眼前功利的需要裹挟了教育,让这项关注灵魂和未来的事业只能盯紧眼前的得失;失去理想和精神的现实忙碌,对未来没有意义。


当下,从国家到个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关注,需要与期望,几乎都是空前的。这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应当在满足社会和个体的发展需要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追求教育的功和利是正常的,应该的。但是,那种只顾眼前而急功近利地向教育索要好处的行为,对个人和教育事业一定会造成双重的伤害。问题就出在“急”和“近”上,不可操之过急,不可鼠目寸光;因为教育的神圣之处正是在于,它是指向未来的事业,“功”在家国未来,“利”在生命成全

教育人的可敬之处正是在于,为了明天花朵的盛开,流着今天的汗水;却可以耐心地等待着细心地呵护着,不急不躁,淡定从容,把事业的幸福感定义在爱的守候上。

孩子,是成长中具有无限可能的生命。我们能做的是给它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给予他们适度的温暖,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雨露,生长则是它分内的事。作为父母,当我们担起养育之则时,请不要忘了,把独立成长的权利和自由还给孩子,因为,我们力所不及的未来之路都是他们的。今天,因为你的急功近利,以催熟的方式赢得了眼前一局,可能会因后遗症而输掉未来;粗暴地拔苗助长,毁根断茎的伤害也同样是致命的。

由此方知,中外伟大的教育家不约而同地把捍卫生命尊严作为教育前提的意义所在了。每个孩子,在人类文明的大森林中,都是一棵小树苗。如果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心都能基于如此“生命意识”而达成共识,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ion_babQ]���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文才:说说社会教育观念中的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