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影评人的朋友看过来!!!

我认为影评分三种,一种是大众型,聊人生感悟;一种是专业型,不带个人色彩;第三种是文化科普影评。

大众影评常见于情感公众号推文中,大都是借着热映电影聊某个主题、聊人生感悟;专业影评具备权威性,常见于学院、电影节中;普及类影评活跃于媒体,比如电影类公众号,电影评论节目。

图片发自App


我要说的是最后一种普及类影评,适合想给电影自媒体投稿的小伙伴们。一直以来我摸索的是这方面的东西,愿意把自己总结的6点经验分享给大家。

1、不为写而写

影评最好的创作状态是有感而发。

《战狼2》票房火爆时,与《战狼2》有关的推文同样流量可观。然而《战狼2》的个人英雄主义表达方式并不是我欣赏的类型,一度想过跟风蹭流量,憋了几天也没憋出来一篇满意的影评。

如果写影评时,单纯为写而写,就会非常痛苦,写出来的东西容易变味。影评打动读者的前提是能够打动自己。

图片发自App


2、影评写作也有通用模板

下面分享一种我摸索出来的模板。

第一步,以有吸引力的开头引入评论电影

第二步,大体介绍剧情,语言通顺,详略得当。

第三步,评论电影故事主题与创作者意图传达的价值观。

第四步,分析视听语言、电影画面、音乐音效的运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铺陈等电影各方面内容。

第五步,收尾,回归电影本身,做总结性评论。

按照上面的模板写出来的影评,内容充实,逻辑清晰,易受编辑青睐。

图片发自App


3、平常要注重各渠道搜集电影资料

一般电影在影院上映前几个月,导演、主演等就会接受豆瓣、淘票票等app的采访,做宣传。采访内容里会涉及到他们自己对电影本身以及角色的理解。这是很好的写作资料。

学会利用国内国外信息差。这点主要针对进口电影。国外有个网站叫烂番茄,有最新的影视资讯。如果你英语能力好,就能够在它们引进引进国内影院前了解到,对捕捉热点来说,有如神助。如果你英语能力不够好也没关系,多关注微博、豆瓣、知乎的影视热榜。热榜是风向标也是流量。

图片发自App


4、多看导演自传

人成名后,大都喜欢忆苦思甜,名人自传应运而生。无论是电影还是书籍,都带有创作者极强的个人烙印。

李安有《十年一觉电影梦》,陈凯歌有《少年凯歌》,冯小刚有《我把青春献给你》,贾樟柯有《贾想》,徐皓峰有《刀与星辰》。

文字比镜头更容易被理解,他们的电影语言与写作语言一脉相承,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书了解导演自身,进而真正体会到他们的电影风格。

比如文人导演陈凯歌,从早期饱受赞誉的《霸王别姬》到备受吐槽的《无极》到最近的《妖猫传》,无论影片质量如何,陈凯歌的电影主题一直是人性、浪漫与美。这些也集中体现在《少年凯歌》里。

即便从文学性质来说,《少年凯歌》也是不可多得的散文集,《贾想》也是闪烁思辨能力的论文集。

图片发自App


5、足够的观影量与阅读量

这一点是老生常谈,但真的非常重要,阅历很大程度决定了眼力。

拿《无问西东》来说,从电影叙述语言来讲,它的四个时空并列形式同2013年的《云图》异曲同工。但由于导演能力问题,四个故事并没有有效的交叉起来,这就是该片不足的一处。

从故事内核来讲,《无问西东》最引人关注的西南联大部分,如果你看过鹿桥的《未央歌》与汪曾祺的散文集,就能发现电影中很多画面都致敬了这些书里的情节。

在写影评时,加入这些东西,逼格直线上升。观影量与阅读量无诀窍可言,唯积累尔。

图片发自App


6、形成个人的审美体系

写影评时,自己的审美体系很重要,这是你评价影片的基本标准。

我小时候喜欢看CCTV的《第十放映室》。这个节目全方位评论了一部影片的剪辑、音乐、剧本、台词、演员的表演,这种客观犀利的评论方式影响了我的电影审美,直接形成了我的评论风格。

审美能力不能一蹴而成,需要长期积累,在此之前,可以先多看多写多练,打好基础。

现如今影评人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你会写字、爱看电影,基本可以写影评。

但唯有头脑中有思想,眼里有电影,笔下有才情,方可成为好的影评人。

谨以此文与君共勉。

作者:枕云,汤小小写作班15期学员,95后,女学生,电影发烧友。

本文首发于“汤小小轻松高效写作”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助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成为影评人的朋友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