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我思:《八佾篇》23子语鲁大师乐

【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

孔子给鲁国乐官讲奏乐过程:“奏乐过程是可以了解的: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合奏,声音宏亮而优美,听众随着乐声响起而为之振奋;乐曲展开后美好而和谐,节奏分明,连续不断,如流水绵绵流淌,直至演奏结束。”

【我思】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但得益于抖音的沉迷,我偶然机会刷到过港剧港片的几位配乐大师,例如黄霑、胡伟立等人。刷到的其实都是些没有电影片段的音频,我不知道配乐的作者,有些也想不起是哪部港片的配乐插曲,但音乐在耳畔响起,脑海里不一定能浮现出场景,但能明显感受到传达的意境。比如很熟悉的《男儿当自强》响起,我马上会想到黄飞鸿。但你知道胡伟立创作的《市集》吗?哪怕想不起来出现在哪个电影片段中,但熟悉的音符会给你一种身处市集的感觉。

类似的经典配乐非常多,建议有时间可以去找一下,特别是每一首配乐都能勾起不一样的感觉和回忆的时候,非常有意思。

回到孔子“乐与政通”的思想,详细点可以借用古人的一句话:“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好的音乐不仅可以滋养人的情绪、性格,还可以影响到风俗。例如古代,君主祭祀、出征、凯旋等重大事务都配有专门的音乐。不同场合下使用的不同礼乐,其烘托的气氛是与事务相得益彰的,既可以烘托庄严肃穆,也可以振奋精神。就像我们的国歌,不论什么时候响起,都会有肃然起敬的感觉。同时,我们也不是只有国歌,像欢迎外宾、运动会等等,各种场合都会有自己的“专属配乐”,其实都是古代礼乐制度的遗存。

但是还是很多人会说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听着同样的音乐,别人嘴里又是抗争,又是希望的,到我这里就变成了:好听……吧。心里的真话却是:这演奏的是个什么?

我这里借用一位教授关于如何听懂交响乐的话来解释下,感觉听音乐和阅读还是有点像的。

交响乐确实听不懂。

交响乐不需要听懂。

交响乐只要你多听,你觉得好听了,它就听懂了。

交响乐是不能拿来讲故事的。它能拿来表达作曲家和我们内心的情感。

交响乐中的所谓故事,所谓画面都不是作曲家事先设定的。所以说所有的想象力,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标题都是作曲家和我们的听众根据自己不同的人生经验,阅读能力以及文化程度就会产生完全截然不同的效果和画面。

所以说,不管是读书、听音乐,不要担心讲不出点东西就是觉得自己智商低,可能是你的经历不足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我思:《八佾篇》23子语鲁大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