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打造怡然生活

拿到了新版的《断舍离》一书,发现里面是由演员陈数作序的。陈数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在书里看到她的文字,觉得很欣喜。

陈数本人就在践行“断舍离”,并在做一档新节目《SHU理生活》,这是国内首档生活美学综艺节目,通过她的视角,给观众分享丹麦、中国、日本等国家对于“生活美学”的理解和态度。2018年12月27日这期节目,她分享了探访《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的故事。

在节目中,陈数说:断舍离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自我探索之旅,减去多余的物品,不是空,而是让自己被爱和品质环绕。从内心出发,简单一步,才是精致生活的本源。


1什么是断舍离

斩“断”物欲

“舍”弃废物

脱“离”执念


断舍离不仅仅关注看得见的物品和空间,还关注内心,最终为自己打造“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断舍离讲求的是内部的自我自省的意识,因为,真正的“正确答案”本来就在自己心里。

“断舍离”包括“物质的断舍离”和“观念的断舍离”。只有两者同步,家务清理工作顺利进行,思维方式也逐步更新,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物品数量减少到最适量时,再转移到“收纳”作业上。

观念上的断舍离

1、认识现状

2、停止自我否定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物质上的断舍离,本质上也是观念上的断舍离,决定物品去留,还是由我们的观念决定。思想上决定扔掉这个不用的东西,行动上才会去扔。


2“无法放手”的三类人

书中归纳了“无法放手”的三类人。分别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往型、忧虑未来型。

“逃避现实型”,这类人由于工作繁忙,总是拖延整理家务。简言之,就是懒惰的一类吧。

“执着过往型”,这类人总是珍藏了很多过往的相册、信件、纪念品等旧物。他们不愿意直面现实,总是沉湎于过去的快乐时光。

“忧虑未来型”,这类人总是担心“没有某个东西会发愁”,总是不停地为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未来时间储蓄物资。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隐藏着这三种类型,只不过是其中一种倾向性更强而已。

我自己内心就住在这三类人,哪怕看到家里某些角落很乱,我也可以看得下去,直到有客人要来才会不得不打扫;我总舍不得扔掉以前的东西,哪怕是打印出来的文件;我也忧虑未来,觉得这也不能扔那也不能扔,说不定哪天我要用呢。


3断舍离的标准

在整理物品时,我们常常会想“这个东西能不能用”,还能用,就留下了。某位哲学家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

现在,物质很丰盛,但都是必要吗?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都在进行内容创业,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课程,但都是我们必需的吗?很多人就会陷入“屯课”的误区。

如果换种思维方式,以我的需求来评价,我们就能掌握主动权。

作者在书中跟我们分享了很棒的评价标准: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以“自我轴”为基础进行取舍,只需要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就譬如以前用过的手机壳,问问自己:我还想用它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果断扔掉。

以“时间轴”为标准,意思就是指“现在”。前面说到的三类人有一个共通点--没有活在“现在”。你是不是也常会感慨“太浪费了”和“以后可能会派上用场。”作者告诉我们,要从物品和自己的“关联度”的视角进行判断,而不是物品的利用价值或角色作用。譬如,这个日式茶杯很美,但是符合自己的审美吗?自己需要它吗?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那些“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的东西应该都应该处理掉。坦然面对自己的感觉和感受,才能看清楚那些东西是不符合这三个标准的。

以前去厦门旅游时,买回来好多小挂件,觉得好看又便宜。可拿回家里后,也就放着了,屡次整理物品时,都不愿意舍弃,觉得挂件很好看啊,说不定哪天就可以用上呢。现在,想想,这些挂件符合了不需要、不合适的标准,我应该立即舍弃。

用上面的标准去看待家里的东西,很多都可以扔掉,因为,其实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物品。想想古代的人,再或者想想几十年前的人,他们那时没有那么多物品,不也过得快乐吗?


4收纳指南

书中介绍了好几个收纳指南,如“三分法”,“7·5·1法”、“1 out 1 in 法”、“one touch 法”“自立·自由·自在法”等。下面分享对我来说触动很大的2个方法。

“1 out 1 in 法”,意思是“处理一个,收纳一个”的原则,也就是有意识地“先出后进”。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方法,如果坚持这个原则,总量就不会出现,不会出现收纳失败的可能。

杂物收纳的“7·5·1法”,指的是根据不同的收纳情况,将杂物总量压缩到收纳空间的“7成”“5成”“1成”。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像衣柜、壁橱、抽屉等关上门就“看不见的收纳空间”所放杂物的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7成。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像带玻璃门的碗筷架或橱柜等关上门依然能“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所放的杂物的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5成。

“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像玄关鞋柜上或橱柜上等水平面上的“展示性的收纳空间”上所放的物的量基本上占整体空间的1成。

当我看到“7·5·1法”时,也觉得这样子太浪费空间了。我曾经也以把橱柜等塞得满满为荣,但拿出来时就极为不便。节目中陈数去到山下英子家,我看到了“7·5·1法”的践行,原来,实践“7·5·1法”会让家里很整齐、很舒服,让人心情也愉悦。


我不禁想到了我们去商场购物,有些台面摆了满满的产品,而一些大牌陈列的物品量就刚刚好,也间接提升了品牌的魅力。如果我们按照品牌专卖店的标准去收纳我们的房间,会不会也很有吸引力呢?


5断舍离的步骤

断舍离的基本步骤:1、认清现状 2、选择取舍 3“收纳整理”

拿衣柜的断舍离为例子,具体步骤为:

  • Step 1  把柜子的门全打开,拿出所有的衣服,全部摆在面前

  • Step 2 丢掉发霉的旧衣服、有裂缝划痕的破衣服等不能再穿的衣服,从“必要·合适·愉快”三个维度,压缩衣服量

  • Srep 3  衣柜基本上是“看不见的收纳空间”,物量应该大约占空间的7层,从“易取·好收·美观”三个维度,收纳整理,做到使用方便。

只要明确了断舍离的标准,知道了收纳的原则,按照正确的步骤去做,打造让人愉悦的空间,也不是件难事。


6断舍离、打造怡然生活

很多人都向往一种悠然的、各方和谐的自在人生。除了看得见的物品,还有很多看不见的情感、关系、信息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心灵体验。

为了让人生处处自在怡然,我们得认真对待“信息”、“时间”、“烦恼”、“节约”、“结婚”、“家务”、“终活”等自在人生的关系。

作者在书中也给我们指点了一些方向。譬如:

面对新信息时,本着“不信、不疑、亲自确认”的态度,和信息本身保持一定的宽松距离。“在必要的时刻,获得必要分量的必要信息”。

重视宽松空间的断舍离认为, 保持一定宽松度的“放满”方式是比较理想的时间利用法。

断舍离,这几个词包含了感情,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审视个人和物品的关系、个人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断舍离的想法可以应用到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断舍离,需要我们多考虑内心的感受,寻找普通生活中的“幸福力”。相信通过认真践行,我们的人生将在新陈代谢中焕然一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打造怡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