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在尖叫––读柴静《看见》

图片发自App

一本四百多页厚实的书,没有标志性事件,却让人看到生命的伟大,《看见》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改变是看一件事情角度、态度的转变。

这本书中,她没有选取标志性的事件,而是选择了带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这些真实的故事由“理解”慢慢串联而成,更让人看到生命应该有的那份平实。

 书中还有一句“人的一生,有的是将来,永远有下一拨人,下一个地方,不一样的生活。”向前走,才发现自己竟是如此怀念那段青春时期,脚步再次抬起,也变的十分沉重,在下一个地方,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可熟悉的人也将不知去路,但我要从蒙昧中睁开眼去“看见”。

  用柴静自己的话来说,“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走进非典病房内,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病房中仪器转动的声音,也不是病人的哭泣声,我看到的是柴静面对这些时的决断,“我不知道能不能播,但我管不了那么多了,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必须知道。”霎时我的心脏猛地一顿,血液停了一秒。脑海中又回荡起她的话语“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在“双城的创伤”中,接二连三的服毒事件令人不安与不解,作为同龄人,我想我应该理解他们的做法,为了心中的那一份尊严,可以去另一个在他们看来没有烦恼的世界,在他们心中,朋友是值得依靠的,如果朋友不在了,他们在这个世界的依靠便没了,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法判断对与错,因为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

很多人只从事物的表面做出判断,而作为记者,要从事情的前因后果来进行深一步的访问,这就容易被人说“他是坏人,你怎么能为他说话”。当关于药家鑫的调查播出之后,很多人质问柴静,你怎么可以播放一个杀人恶魔弹钢琴的场景?你怎么可以为他们的父母说话?可心中带有怒火的观众却不知道,药家鑫接受公开采访的那句再次点燃众怒的话“农村人难缠”,后面还有一句颇令人同情的“我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被剪掉了。柴静对药家鑫事件想找出一个最真实的答案,这在她与以前的采访对象——一个曾患抑郁症的少年中找到了答案,她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公正的答案,而不应该只凭自己的想法而否定一个人,一件事。家庭教育里不应只有严厉,父母更应该教会孩子在遇事时保持冷静,敢于承担,而不是退缩,以致酿成大祸。

了解他人越多,个人的悲酸欢慨也就越不足道,在书中你看到千万年来的世界何以如此,降临在你身上的事不过是必然中的一部分。

未看这本书之前,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是单方面美好的,可是现在才发现这个社会的太多事情存在着弊端,谁都无法评判,我们只有继续去探求更多真相,去“看见”人性的真善。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默在尖叫––读柴静《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