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夏绚烂吧
和每一年的每一个购物节一样,女神节很久之前,所有电商平台都开始预热了,就连公众号也都是一片“吐血”整理的购物清单。而且这次,更加刺激。因为满屏的粉红色,上至70岁老娘,下至3岁小女,毫无抵抗力。
刷着一张张精心设计过的美图,和一篇篇精心设计过痛点和痒点的金句,我却不痛不痒了。不是免疫力提高了,因为眼睛控制不住的往下翻,只不过另一个声音又响起来,“当我点’结算’的时候,到底是我在选择,还是被选择?”
我们就像一只被投喂的小鱼,不断地被投食、投食,好像每一次吃到嘴里的食物似乎都是自己努力的主动选择,其实都是岸上的商家们洒下的添加了很多味精的鱼饵。
生活中很多事情也都是这样,只不过被各种“励志美丽自由”包裹过的消费,变得越来越眼花缭乱了。
就像小孩子的玩具,那个连线头都没剪,手感粗糙的类似塑料布一样包裹着的芭比娃娃,仅仅因为放在了粉色的漂亮盒子里,摆在所有玩具中间,动辄100,200……明明知道成本不超过十几块钱,可是很多家长仍旧掏钱买了,比如我。
第二天想起来看看淘宝价,芭比数量多一倍,芭比的日用品多N倍的,不到50块,买回来发现质量还略高。
当时如果不买,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大哭大闹,别人可能觉得我不是一个好妈妈。被“好妈妈”绑架的我,实在舒坦不起来。后来不断学儿童心理,学育儿心得,才知道可以延迟满足,可以坦诚沟通,可以教孩子正确的理财观等等那些更好的育儿经验。一步步将自己解放出来,一边给孩子买买买,一边输送正确的价值观,她开心我也开心。
到了自己身上,为什么就在剁手和懊悔之间不断的恶性循环呢?从2009年第一个双11购物节开始,到现在第10个年头了,有哪次是捂住了口袋的呢?
为什么青年时期的我们,会叛逆、会拒绝、会想要不一样的东西,但做了成人、做了家长之后,就在一片温水中不再跳跃了呢?
是不是习惯了每年的节日消费气氛,习惯了现在的温度,习惯了现在的世界。
青春期的叛逆,绝对是要打破原有的习惯束缚,走出家长布置的温暖窝,走向冰激凌似的冰凉刺激。比如我那个4岁的小女儿,都是在我的被窝里听完绘本故事,再钻进她那个最喜欢的“凉凉的被窝”睡觉。她故意在小脚丫刚要伸进去的时候,发出怪异的又嗲嗲的尖叫——“哎呀,好凉呀!”这是一种自由的,属于她自己的颇有探险意味的快乐。
我,已经喜欢暖被窝三十多年了。你呢?
有一个人和我们不一样,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喜欢刨根究底,试图找到现象背后的定律和逻辑。股市崩盘了,多少股民失魂落魄,多少股民震惊懊恼。他也震惊,震惊为什么美国政府一再宣扬承诺却一再打脸;前几天还在嘲讽法国抛售美金换黄金;转眼间美元汇率就像石头一样下沉。他想把这些事情都弄明白。
他就是全球顶级投资家、企业家之一,桥水对冲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
他研究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研究肉是从牛身上哪个地方生长出来、变成肉块、变成包装好的食物放在餐桌上的过程。他把这些当作一台紧密咬合的机器,从中发现机器运转的奥秘和规律,及时地发现风险。应用这个规律,他让自己免于空空等待着承受结果,不再痛苦茫然地被迫接受坏的结果,也不再对好的结果简单的兴奋。
把做任何事情都当做一个物理实验,找到根本原因,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生命的进化,能力的进化,智慧的进化?
这种进化的回报是值得期待的,就好比拥有了一双看透一切的眼睛,好像能够预知未来,让自己投资成功,还帮助客户投资、赚钱。
不做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如果还没能力做规则的制定者,起码要明白规则是如何运作的。这不就是老师说了无数遍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吗?这跟我们了解工作报告的套路,如何打动老板,说服客户,是一个道理。
只不过,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多退一步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不再“什么火追什么,不火的不追”。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放在自己真正需要的事物上,放在对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
刚才,朋友跟我说有没有要凑单的,我问她还没满300吗?她说,满了,购物车又提示我再加多少还可以减……好吧,如果你今年还刹不住手,那希望明年,下一个十年,你可以尽情剁手,而又心满意足。
后记:瑞·达力欧的书《原则》,推荐阅读,不仅有作者毕生的宝贵经验总结,更有工作总结,看这样一位世界顶级的成功投资家。企业家的人生原则,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