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远方青木

眼光能触及更远的地方,不再急于求成。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越是迫切的追求结果,结果往往会越会让人大失所望。如果从一开始就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事情本身,反而结果会更好。

比如能够静下心来,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不会因为短期内看不到结果,就放弃自己坚持的事情。毕竟有些事情的反馈期很漫长,如果你坚持不到最后一刻,就很难看到想要的结果。


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不做无用功。

(找到什么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认真做)

不论多忙,每天花上十分钟,列一张事物清单,这样你就知道哪些事情对自己重要,哪些事情对自己不重要。同时在遇到问题,不刻意回避,而是能正视问题,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陷入穷忙当中,是因为忽视了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也忽视了去解决对自己重要但不会做的事情,继而选择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导致最终自己空忙一场。

所以,多去做那些对自己重要的事情,多去解决那些自己不会的问题,这样你就能更好的避免自己做了无用功。

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从来不做无谓的表面功夫。

(做表面功夫没有用,欺骗别人没有用,浪费时间的终究是你,要对得起自己的时间精力啊)

你天天发英语打卡,我不会点赞,但你晒了一张雅思7分照片,我会点赞;

你天天直播健身过程,我不会点赞,但你甩了张马甲线的图,我会点赞;

你天天说加班多么辛苦,我不会点赞,但你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我会点赞。

表面的努力可以伪造,实际的结果也会打脸。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从不会做表面的功夫,反而是在暗处野蛮生长,不管有没有人,都一样自律。



其实努力是不需要给别人看的。一个人在努力的时候,可能没参与到其他的一些活动和业余生活当中去,你就觉得这个人真是不合群,其实他可能是在做别的事情,他不是不合群,他只是在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管看上去少言寡语还是阳光开朗,可能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独来独往的时期。有人喜欢闭关练习,有人爱好封闭创作,有人只是为了找个地方静一静,与自己对话。

所以我想,

独来独往也许只是一种选择罢了。

为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付出的代价。



心态不要浮躁,做好自己、学好自己就行了。

他们上课学与不学,晚自习上与不上,和我有关系吗?

他们保不保研、考不考研,入学研究生或者没有入学研究生,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我只需要把能听明白的知识点掌握了,上课时间画画重点,课后做点作业,期末再认真复习把期末考试过了就行啦。

有什么好焦急的呢?有什么好浮躁的呢?慢一点静一点才会学得踏实、学得进去。

六级,数学竞赛也好,考研也罢,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为什么要被别人打乱影响到自己的步骤呢?为什么要和别人比较呢?人生的道路各不同,人生的体验各不同,有什么好比较的呢?

别人怎么样和我有关系吗?别人怎么样和我有关系吗?

自己的人生自己过啊!自己的人生自己过啊!


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做精深练习,不断犯错,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这种努力给你带来的收获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如果字写的不好,那就一个字一个字开始练;如果身体瘦弱,那就一个俯卧撑一个俯卧撑开始做;如果知识储备少,那就一本书一本书开始读。不要担心做的努力太过渺小,每一分付出都有它重要的意义。也不要担心没有及时的回报,时间会做出最客观公正的评价。


不是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解决,要把精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对自己影响深远,影响频次高的重要决策,最好一次性做对,所以,在大事上要给自己增加选项;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决策,速度比质量要重要,应该给自己减少选项。


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5岁的年纪,正是一个人的黄金上升期,无论做什么,都一定会成长。

可问题是人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一生实在是太短暂了,去掉十年少小,十年老弱,去掉必要的吃饭睡觉,到底有多少时间真正能够让你支配。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实现最快的成长,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专注。

集中有限的时间,坚持学习和磨练一项技能,在某个领域内成为专家大拿,30岁的时候就能获得庞大的时间复利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清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

一点儿也没开玩笑,就这一条,乍一看觉得不难,但是真正能在25岁的时候就想清楚的,已经可以说是非常非常牛逼了,正常情况下30岁能想清楚都不晚。

很多人的一生,看似很努力,实则不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发展,也没想清楚自己擅长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连方向和目标都没有搞清楚,那些野蛮的努力其实都是感动自己。


投入需要资本,而对绝大多数 25 岁年纪人而言,时间,本就是他们年轻时唯一可以拥有的资本。

所以,这个理念的核心总结起来就是:

所有以付出时间为代价、而又能产生收益的事情,

都是你可以去做的事情。

剩下的,就是尽可能地去找一些符合上述条件又契合自身实际的事情。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为什么?

因为选择决定了你的方向,只有方向对了,你的努力才有意义。

一旦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只会徒劳无获,单纯感动自己而已。

人这一生,跟对人,做对事,找准方向,才有可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

他们不急于求一时的回报,而是稳扎稳打,去获取更长远的回馈。

因为这样的回报,更长久。

所以,当你决定去做某件事,沉心静气,踏踏实实去做一段时间。

浮躁的人多了,当你埋头耕耘时,自会收获回报。

别忘了,再难的山,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终会抵达,再险的路,靠着不服输的信念终会走完。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个人若行千里路,行万里路,所要携带的物资都不同吧?同样大志者,不吹牛逼,不大话的,都会务实干事的。拿破仑吹过牛逼之后,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我不是说说就算的人。我读历史发现:拿破仑在读炮兵学院时,那时候炮兵就是打炮,根本不没有研究建筑结构。而拿破仑自修课程,学了建筑学。他学建筑学,不是为了当瓦工砌墙,而是为了精准打炮。

这个有多重要?土伦堡是拿破仑的崛起,他打炮得打得好,直接把对方建筑物直接摧毁了,拿破仑直接荣升准将! 我们的土伦堡在哪里?我们有没有计划的读书?因此拿破仑成了我的偶像。

因此,会读书,能选择性读书,非常重要。若我们未来取得巨大成就,大伙会发现我们一生的所读的许多书根本不是随意读的,因为这些书相互辩证,多体系融合。最后铸造出一把你根本不敢想象的思想之剑。实际上我们不轻易读书,我也爱玩,但是我一旦读书,绝对是目标性读书。就如战场上需要某种武器,我们会立马去打造。


人为什么不要去走捷径?我听过最好的答案是:它会让你误以为这是你喜欢和擅长的事情,从而早早停止了人生的探寻和追求,最后你会困在这样的人生中,不得自拔,不得意义。


No one is coming, unless you change yourself.

没有人会来拯救你,除非你自己走出去。

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什么都不要改变,就会有人在茫茫的人海中发现丝毫不起眼的我们,然后主动地接近我们,了解我们,爱我们。

但我们在选择要不要为一个人付出,努力跟他更进一步的时候,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他值不值得我爱?”

虽然在各种偶像剧小说里面都会有霸道总裁爱上傻白甜,富家千金爱上穷小子的故事。

但人们之所以喜欢在影视作品里面看这样的故事,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遇到这样的事情。

No one is coming, unless you change yourself.

没有人会来,除非你主动走出去。


作为一名高管,师兄看人才的潜能有四个维度:一是智力,即能否在复杂的环境中提炼出核心的信息,然后依此制定方案;二是执行力,即在有了计划之后,能否监控它的实施,能否预见过程中的障碍;三是情绪智力,即建立和维护关系网络的能力,以及清晰、流畅、准确地表述观点的能力;四是反省和学习能力,即能否反省出自身不足,进而找到有效的补缺方式。看来,在他建构的这个模型当中,专业知识并不能作为单独考量的指标,大学中学习的知识,其实不是成才的充分条件。

对于有志于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同学,师兄说自己虽然做的还不错,但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还是建议同学们到了职场中从业务做起,而且最好是到有轮岗制的外企去,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宽。

谈到心理学的学习,师兄表示很感激他们当年的老师所营造的开放的环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被激发出来。不过他也强调,不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职场里,批判固然好,更重要的是给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心理学学下来,如果不是从事研究工作,最后沉淀下来的其实是一种世界观。就算转行去做金融,去做信息技术,知识是可以补起来的,帮手也是可以找到的,但这种独特的建构世界的方式,却只能在大学阶段形成和发展。

最后,师兄给同学们的忠告是:“敢于走出校园,敢于迈进社会,多做,多经历,跟有能力的人聊天、工作,找一个有魅力的精神导师——这样的成长,将远远大于你在象牙塔里的一切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规划——远方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