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燃烧殆尽 却也无人知晓......

​​

对那些特别喜欢的电影,好像总是有说不完的解读,《燃烧》作为一部我很喜欢的电影,其实很早便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但每次在电脑前敲击键盘时我才发现,它是真的很难写。

所有的思绪和情感得不到聚集,无法用真实、准确的语言抒发所思所想,所以可能写的会比较凌乱,大家将就看。

这部电影从整个故事上来说,会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和可能性,也间接证明了好电影的魅力。

我觉得《燃烧》最大的落脚点应该是阶级,虽然电影改编自村上春树的小说《烧仓房》,但同时也借鉴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烧马棚》的故事,导演李沧东更想表达的似乎并不是人性的躁动,而是阶级固化下的冲突。

电影保留了原著的内容,但导演却为影片注入了截然不同的气质,那种难以名状的迷离、那些云遮雾罩的故事......都在“真实”与“臆想”中摇摆不定。

你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和导演食尽人间烟火后的窒息表达,电影镜头迷人优雅,调度流畅高级,观影过后会产生强烈的思考,让人意犹未尽。

说到阶级,电影很有意思的便是以本为代表的上层阶级和以宗秀、海美为代表的下层阶级,他们虽同是精神饥饿者,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渴求。

海美在影片里说过:“对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布希族来说有两种饥饿,一种是肚子饿的人,他们是little hunger,对生活的要求便是果腹即可。

另一种是精神饥饿的人,他们总在探寻着生活的意义,他们是great hunger”他们一直在追问: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生活的窘迫和一地鸡毛限制了很多人多对更深层次提出思考,所以穷人的饿是little hunger,只要物质上等到满足就能得到改善,而富人的饿是great hunger,来自于精神的无所寄托,只能用毁灭来解决。

海美应该一个一般饥饿大于精神饥饿的人,却一直暗示欺骗自己是生活意义上的饥饿者,偶然机会结识了本却在一味迎合。

在一次三人聚会中,他们点燃了大麻,互相吸食,然后海美脱光上衣对着夕阳跳舞,个人觉得这是全片最美的一段。

在这场三人戏里我看到了女孩无以复加的孤独,背对着夕阳,开始浮现交叉双臂的镜框,交响乐里夹杂着风吹虫鸣,天空由橙色变成红色又变成蓝色,这一幕太浪漫主义了。

海美努力地证明着自己不是一个为生计而奔波的人,在舞蹈中借着大麻的作用麻痹自己,但一声牛叫却把虚幻打破,然后流着眼泪,结束舞蹈。

可能她也发现,自己始终是一个little hunger ,她害怕死亡,害怕存在没有意义,就好像消失的夕阳和晚霞,怕自己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又赤裸裸地离开。

海美说自己小时候掉入枯井,没人来救自己,只有宗秀给了她希望,救了她,可惜没人记得这件事情,甚至,这件事情是否真实,也不得而知。

还有吃不到的橘子和抓不到的猫,其实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发现,海美的悲剧早已注定。

本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从自己有记忆以从未流过眼泪,不知道心里有没有悲伤,他说他喜欢把食物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就好像祭祀一样,然后再把它们吃掉。

他家卫生间抽屉里的廉价首饰就是他的战利品,也是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燃烧》剧照

他觉得顺其自然很好,而烧掉塑料大棚也正是自然法则,因为没有人会在乎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塑料大棚,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寻找到自己的塑料大棚,然后借此了度残生。

在本所代表的上层精神饥饿者看来,那些女生只不过是一个个可以燃烧的塑料大棚,看到燃烧的塑料棚会感到喜悦,胸中还会发出贝斯声。

“我觉得世上好像有很多仓房,都在那儿等着我点火去烧......简直像压根不存在那玩意儿,谁都不会去伤心,只是消失而已......”

可笑的是,两个截然对立的阶级却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苟同,比如饥渴、比如孤独,大家都是饥饿的人,也是孤独的人。

其实孤独的存在形式一直都是个体的内心独白,人际关系带来的美好与复杂,恰恰是不可承受之重,过于关注个人内心自尊和自己对这个社会所产生的价值之间的平衡,让这一代在满足于温饱之际也急需要温暖。

大部分人的欲求不满都来自于精神空虚,比如会思考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

为了活下去貌似就得找个理由,如果理由让我们满意,那么人生就有意义,也会给人的空虚带来安慰,所以所谓的有无意义只取决于我们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意义本身。

在本看来,只有遵循着动物的本能撕咬、饥渴、不停寻找自己的的塑料大棚才不会感到空虚。最后,本到底有没有杀了海美,就像薛定谔的猫,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不确定,不重要。

导演李沧东狠踩现实,不论是海美单恋和宗秀的美好回忆,回归田园诗意并以此来赞颂底层女孩不忘初心,还是海美贪图本的上层地位,撇开和宗秀的美好爱情,以此批判“富贵蚀人心”的社会底色。

都让影片成为贫苦批判的聚集点之一,但“阶级固化”并不是单一的聚焦点,而是散在各种形式和画面当中。

新闻、快递兼职还有野模女老板都在提醒我们,那是一个失业的时代,青年们没有希望。最让人绝望的可能是,像这样的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流动就好像被堵死了,阶级固化已经完成,人的命运被写好了一般。

根据宗秀父母的故事线可以知道,宗秀生活在底层,宗秀的父亲曾经可改变家人的命运,让宗秀也成为江南区的富家子弟,但现实是宗秀和本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阶级,他们的的生活仿佛隔着一条银河。

但又好像本是宗秀的另一种可能,选择的差异造成了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命运。宗秀一直在偷窥着本的生活,越是对比,差距越大。

在富人们的聚会上,你所在乎的东西,生命里唯一的光,在别人看来可能只是个无聊消遣,一群富人含着不明深意的微笑,看着一个穷姑娘跳着非洲部落的舞蹈……

这一部打着人性与生命意义幌子来拷问体制与分配规则的电影,讲述的是深处混乱的社会两极之间的人们互相吞噬的故事,本吞噬了海美,宗秀吞噬了本。

一切仿佛都被隐匿了起来,即使任何全世界在你眼前燃烧也依旧冷眼旁观,燃烧的火焰并不在表面,而是涌动在心里。

《燃烧》剧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燃烧殆尽 却也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