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件(原书第3版)》读书笔记

国庆假期抽空看完了这本书,感觉这本书最适合软件行业中身居高位的管理者来进行阅读,因为书中介绍了许多软件团队的管理方法。对于我们软件工程的学生来说,通过阅读这本书来提前了解些知识也是大有裨益的,毕竟在很多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可能做了几年程序员就会转去做管理,到那时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就能派上用场了。

各章节内容总结

  • 第一部分:软件系统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性因素。我们应当被鼓励去试错、多思考、少加班、减少压力、追求质量。
  • 第二部分:我们应该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办公环境:安静、空间大、有窗户、有门。不要打断自己的工作流,不要接不必要的电话。
  • 第三部分:成功三定律:雇佣合适的人;使他们觉得开心,这样他们就不想离开;宽松对待他们。
  • 第四部分:提高团队凝聚力,避免团队自毁。
  • 第五部分: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不要逃避风险、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 第六部分:让大家快乐的工作。引入一定的混乱,而不是遵守死板的规矩。给员工更多的自由。

经典语句及感悟

社会性因素

人件,英文名是 peopleware,应该是对照 software 作者自创的一个单词,用于强调

软件系统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社会性因素。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软件开发应该是人用编程语言和计算机进行交流,而人与人的交流不重要。而且软件开发是个技术活啊,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技术上。
但是作者指出

如果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天生就属于社会学的范畴,再好的技术可能也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例如,对于一组必须工作在一起的人彼此不信任的情形,就没有什么软件包或万能工具能改变他们。
他们总是在寻求某种技术银弹(technical whiz bang),以期让工作实现自动化(参见第 6 章)。 在他们的职责中,最重要的与人相关的要素却被放到了最低优先级。
在大多数项目中,社会性的复杂度远比技术上的挑战要难处理得多。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么重要的社会性问题视而不见呢?

我们习惯性地专注于工作中的技术问题,主因并非它们重要,而是因为它们更简单。 安装一块新的硬盘,比寻思为何Horace 显得忧郁而恐慌, Susan 入职几个月就对公司不满要容易得多。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非常复杂,没有简单规律可循,但在工作中它的确更为重要。
倘若你发现自己更加关注技术问题而非社会问题,那你就像是一名杂耍演员,在一条昏黑的街道丢失了钥匙,却透巡至邻近的街道去寻找,并美其名曰 : “那里的灯光更明亮。”

这一段写的很有意思。从本能上讲,人们都喜欢做容易的或自己擅长的事,而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考研期间,相比于钻研数学难题,我更喜欢去英语老师课堂上听些段子。尽管那时候我英语已经复习的很好了,而数学还不咋地。可我还是选择性地无视了这个问题。我应当明白那些难啃的、烧脑的数学题才能让我有更快的提高。

对待错误的态度

对大多数脑力劳动者来说,工作偶尔出错再自然不过,也很健康,没什么危害。 但总有些教条主义者会把工作中的错误和罪恶联系起来。 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去改变这种态度。
营造一个不容许任何失误的氛围会让大家持有戒心。 他们不愿去尝试那些有可能变坏的事情。 当你试图体系化流程时,当你倾向于墨守成规时,你就在强化这种戒心,于是大家就会人为地被禁止做出关键的战略决策,因为他们害怕犯错。 在不允许犯错的规定下,或许平均的技术水平会稳步提高,但团队的社会氛围却会遭受可悲的伤害。
相反的做法是鼓励大家犯错。 你可以不时问问大家遭遇了哪些死胡同,并明确地让大家明白 : 最佳答案并非是“没有” 。 当有人说了出来,应该祝贺他们一一这是他们应得的。

我们写代码,很少会有一次就全写对的时候,总是要花很多时间去调bug。写代码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调整,不断改进的过程。
我想人生也是一样。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简单人,没什么天赋。第一次做某件事,犯些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但千万别因此自暴自弃。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的教训可都是用血和泪换来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啊。
软件工程中还有一条定律,那就是错误发现的越早,它所会带来的损失也就越小。人生也是这样。年轻的时候试错成本低,早些把身上的缺点暴露出来,就能早些改正,这是好事。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稳定的生产思维对项目工作尤为有害。 我们很容易忘记项目生命周期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结束自己 。 一个项目唯一的稳定期就是将死之时。 除非你正在一个被取消或将要取消的项目中,所有的项目管理关注点都应该技入到开发的动态调整上

不同的价值理论

历史学家很早之前就抽象出了不同的价值理论:西班牙理论认为世界上的价值总量是定额的,因而财富积累的道路就是学会从大地或者别人的背上去攫取。 另一种英国理论则认为,价值是通过智慧和科技创造出来的。 所以,在英国人进行着工业革命的时候,西班牙人推动着他们的轮子来开发新大陆的土地并统治印第安人。 他们越洋过海,将大量的黄金搬运回国,而他们的努力换来的却是通货膨胀(黄金太多,而可用商品太少)。
西班牙的价值理论在很多管理者身上都可以看到,特别是在他们讨论生产效率时。生产效率本应该是让单位时间内的工作产生更高的价值,然而它却常被看作是如何在单位付酬的情况下攫取更多价值。 二者存在天壤之别。 奉行西班牙理论的管理者梦想通过不付薪酬的加班来获得生产效率的提高。

互联网行业加班现象尤其严重,可能管理者骨子里信奉的是西班牙的价值理论吧。

生产效率的非相关因素

经验年限: 拥有十年编程经验的人并没有超过只有两年经验的人。 经验和产出效率完全没有关系 ,除了在一种语言下少于 6 个月经验的人要差于其他人以外。
薪酬: 被调查人员的薪酬差异很大。 薪酬和产出效率的关系很弱。 前一半的薪酬比后一半高出不到百分之十,但他们的产出效率却高出一倍。 在各个薪酬水平上的产出效率差异性和整体一样大。

在编码战争游戏中,作者发现了许多生产效率的非相关因素,我只列出了其中最有意思的两点。
在很多行业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但软件开发行业却截然不同,新技术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实在太快,如果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
而薪酬和能力不成正比,这也可能是互联网人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能力提高了,工资却不涨。同一个人跳槽前后可能能力没多大变化,薪酬却差了许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件(原书第3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