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副业Flag新论丨正视斜杠

文丨誉安 Day170@365日更营

去年开始,因为减肥的缘故。所以我开始通过控制饮食来进行瘦身,辅助着开启了疯狂报课和屯课的模式。

结果整体来说效果还是很有帮助的。有些课程感觉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刷新了我以往的固定思维。有些则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而且通过手机网络,让我认识了很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但是往往有着共同的爱好和目标的人。能够跟他们进行沟通,拓宽了认知这个世界的视野。然后就很悲哀的发现,原来这么大的世界,我认识得这么少。

这也正是我开始在进行日更的原因。契机就是我参加了365日更营。当时的想法恨不得自己可以分分钟灵光乍现一般的开启多种副业,牛B带闪电的那种划破我沉寂人生的现状,进入人生的光辉新篇章。

然后就被现实扇了耳光,打得我有点蒙灯转向。有点一人我饮酒醉,喝醉了我就爱sheishei的“酒蒙子”状态。快速进入到了一种深度迷茫当中。

怎么会酱紫?按照常规的剧情,这个时候应该有个比如“那是一道光,如此美妙”般的契机,让我忽然就觉悟到个啥,瞬间就解决了我当下的困扰才对。实际上并没有,或者说是并没有那么快。

但因为“视网膜效应”,我虽在苦恼中,却意识到了应该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一味的通过麻木来进行等待。答案就像拼图一样,开始被“视线”主动收集起来。诸如樊登读书中谋篇文章的某句解读的话,某个课程当中的某个案例,生活中与小妮子和家人朋友同事间的点点滴滴,看到路人甲乙丙丁的市井百态,尤其是准备日更时刻意的写作思路整理等等,真是这些元素碎片,似乎在我有意识的无意识下,开始进行汇集。

当这些堆积物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我就不得不对其进行整理。就好像进到陶艺吧里面,捏出个工艺容器是我们的目标。不过具体是个啥可能有人明确,有人不清楚--比如我--仅仅只是抱着来都来了的态度。那么首先肯定得先有陶泥,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有行动。接下来转盘启动,这摊烂泥就开始被进行塑造了。

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状况。比如初始的目标是要捏一个杯子出来,不过整个过程当中,通过不断的把控,这摊陶泥越来越趋向一个茶壶。然后我们也发现,对啊,我喜欢喝茶,这个茶壶我不正好可以用么。所以最终我们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水杯,不过却得到了真正想要的茶壶。

很多课程当中都在强调,找到自己的天赋领域。所以我就不停的在各类课程当中进行筛选,然后陷入了更深的迷惑当中。不过因为足够深,所以它产生的犹如黑洞般的能量却足够激发我对此答案的寻找。最后落在了“找到”上,这个动词是在给小妮子将英语的句子结构中发现的。因为在英文中,最重要的两类词就是:名词和动词。就我自己而言,曾经仅仅把关注点放在了“天赋领域”上,而如何发现却显得苍白无力。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我越看自己的主业越不顺眼。甚至生出了消极抵抗的心态。起到的自然是双倍反向的效果。这个黑洞的能量更为巨大,但穷则思变吧。直到看到了某条上一味职场优质内容创作者的论点。

主业是树干,副业是树枝

之前的苦苦思索和“视网膜效应”下的碎片陶泥,开始在生活的转盘上,通过思维的双手开始呈现答案的形状。

无论主业还是副业,它们都是加持于我们自身的“宿命”。就像稻盛和夫的哲学公式:成就=思维X热情(努力)。所以即便主业再不令人满意,可是否投入的主动权却一直都在我们自己的手里。

斜杠诚可贵,自主价更高。主业和副业一体连枝,在主业中未尝不能合情合理的体会“做到”,在副业中体验自我的天赋。当树枝开枝散叶到足够大的时候,极有可能就像泉州孔庙前的大榕树,垂下来的枝杈已经都深深地长在了地上。就像爱因斯坦,他主要的成就和理论思想,不正是他就职于奥地利专利局时期的博览群书才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么。

Flag要立,初衷是好的。斜杠自然也不错,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优秀”的代名词。若干年前,这个概念还有在我看来更有腔调的词---跨界。

既然为跨,那前后脚自然是要文档的,踏实的踩在地上。否则容易扯到裆。

晚安,昨天的我。

你好,明天的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副业Flag新论丨正视斜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