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全吗?
乾隆好大喜功吗?
9999间半,那个半间房存在吗?
带着问题,让我们开始本期的探究吧!
本期刚开始,邓伦研究员就跟一围哥带着晴格格去寻找传说中的那个半间房了。
传说皇宫是9999间半,因为天子做梦,梦到天帝面带怒容跟他说,天王老子都才10000万间房,你人间的皇帝小儿怎可跟我平齐,所以只能有9999间半房了,当然这只是传说,说明无论地位多高的人,总保有一些敬畏之心的。
文渊阁是乾隆用来存放《四库全书》的,最早的文渊阁是在明朝时建的,可惜后来被大火烧了,到了清代,只留下一个名字。当乾隆开始整理编撰《四库全书》时,就开始准备建文渊阁了。
古代是最怕失火的,所以在建阁之前,乾隆特地命人前往浙江宁波范懋柱的藏书阁去了解其构造,在了解到天一阁的建筑规制及藏书特色之后,他欣然下令“取其阁式,以构庋贮之所”。
文渊阁外观为上下两层,腰檐之处设有暗层,面阔6间,西尽间设楼梯连通上下。以黑绿黄颜色为主,与整个皇宫富贵的红黄二色大不一样,显得简洁素雅、清新悦目,更具园林建筑风格。
好了,这神秘的半间房终于要出现了,就是在楼阁的西边了,上去之后,可以发现一个很小的房间,这里只有两柱,古代房间,要以四柱为框,以四柱围起的空间算一个房间,此处只有二柱,且之间距离只有半丈,即五尺,故后人称之为“半间房”。
从外观看,整个文渊阁,为开阔6间,中间一间最大,紧邻两间的是稍小一点的,东边有一间更小一点的。因为皇帝要坐在正中间那一间看书的,故中间开间最大,但模仿的天一阁是六开间的。此时不得不佩服古代设计师的求生欲了,一方面为了和天一阁外观一致,一方面又要让皇帝有唯我独尊的感觉,于是在西边加了这么一个小阁间,保证了外观的统一。
半间房找到了,我们再来说说这个《四库全书》。度娘那里什么都可以搜到,所以在此,大概说明一下。
《四库全书》是古代的大型丛书,比十万个为什么要全面多了。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一共手抄了7部,分别收藏于全国七处藏书阁,后经战乱,现存于世,一共是三部半《四库全书》,其中文渊阁的《四库全书》,包括孤本《四库全书荟要》都在战乱中被带到了台湾。
想想看3800人全部要用一样的阁体来书写,书写的过程中,还不能有错,一但有错,便从下罚到上,多错几次甚至让你倾家荡产。连负责此事的最高行政长官纪晓岚都没能逃过,也被罚过,可见乾隆帝对这个事情的重视程度。
看这集【上新了故宫】的时候,正好朋友在台湾,拍了珍贵的照片回来,得以目睹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冰山一角以及台北博物馆珍藏的我们的国宝。
四库全书全吗?
当然是不全的,是人就有缺陷,不管你是多高的地位,人的心永远是最难懂的。乾隆有他自己的见解,有他自己的想法,他是人不是神,所有的朝代都是这样,最高BOSS决定了事情,但执行事情的都是手下大官,然后一层层执行下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性格,自己的缺陷,于是出现了焚书,出现了家传古书不愿意拿出来,出现了打压,出现了抢夺,出现了杀戮,还出现了文字狱。
当一部部书籍经过这样多的波折来到乾隆帝面前时,还要经过他的喜好筛选,甚至有的他不满意的还会去更改。比如岳飞的那首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匈奴让乾隆感觉不舒服,于是被改成“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渴饮盈腔血”。
很多人批判这样的修书,篡改,其实这就是历史,真正的历史永远存留在历史长河里,而我们见到的“历史”多少都有人为的描绘。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时期均是这样,看清了这一点,我们就要多看看修书的好处,总是保存了历史长流中该被保存下来的东西,至少还原了部分历史,修书对后人来说还是件有利的事情的。
乾隆好大喜功吗?
乾隆也是极其聪慧的,不然在皇子众多之中,勤勉的雍正也不会相中他的,所以做为皇帝他是有天赐机缘,和自己的努力的。
第一期上新了故宫就说了乾隆双面的性格,一方面他是严正的一国之君,另一方面他又无比喜欢南方,喜欢在南方那种自由的感觉。
同时他又是一个个性独特的皇帝,从他喜欢的瓷器风格就可以看的出来,他性格是张扬的,华丽的,但他又是矛盾的。他非常喜欢独立的狭小的空间,他喜欢坐在里面看外面,这样才更有安全感。
那个各种釉彩大瓶,鲜艳的颜色加上各个朝代的瓷器特色容于一身的大瓶,多达17层,其实正是体现了他的这种心态,他想在他的这个时期,尽自己所能,将所有他认为美好的东西容于一体,把最好的都集合在一起,留给后人,修书也应是基于这种想法吧。
他的功与过,在他自己看来,不需要别人歌功颂德,也不需要别人批评责骂,在那个位置的他只是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罢了。
我是皇帝,我任性,其实这只是他做为皇帝,做为一国之君,严谨思虑,忧国忧民之后,仅剩的一点任性和开心罢了。是非功过,我等后人又怎么能去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