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搭桥

                          文/灯心

      每次从景振公路经过,在距振太乡政府十公里左右,塘坊与小寨两村的交界处,就能看到难搭桥虹弧一样横跨在两山之间。奈何多次无缘细看,今日忍不住约上朋友到此一游。

      从公路走到河低,两山石壁相对耸立在河的两旁,行成一道石门。河水悠然的从石门里流转出来,在栏坝上铺撒开来,刹是好看。抬头,两根横木门栓一样高高的横串在顶上,上面便是难搭桥。石拱的难搭桥把两山连接起来,尤如一道高大的城门,关住里面的秘密,更让人想进去探个究竟。


      从公路延着石阶上去,首先映入眠帘的是一块介碑,介碑上撰刻着难搭桥的创建人和年代。据记载,此桥建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初建成)。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成为振太侨乡的一道古迹。


      经过介碑,再上几级台阶,就到了难搭桥。难搭桥把南北两道悬崖连接起来。桥不长,只有13米长,宽不过3米。从桥上经过,如过平地,没有在桥上的感觉。它的险在于高。从河低到桥面21米高。在那个什么设备都没有的年代,能在这么高,这么险峻的绝壁上造一道石桥,简直就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见证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因为造桥太过坚难,才被命名为“难搭桥”,成为现在的一道景观。站在桥的边缘往下看,高得有点眩晕,桥下深谭碧绿,更显得桥的高险,脚低一阵发痒,不敢多看。在桥的南端,是一座优雅别致的亭子。坐在里面可享受从山谷里吹岀的风,格外的凉爽。


      如果你对这座桥没多大的鉴赏兴趣或兴趣颇少,那么,难搭桥的背后才是那个能真正让你着迷的地方。绕过凉亭,在笔直的悬崖上有抠琢出来的一级级石梯,石梯一直延伸到难搭桥后面的南达河里。走在石梯上,紧贴石壁,有凌空行走的感觉。外边有铁链作护,安全感十足。


      从石阶爬到河里,两边石崖高耸,直如刀削。似刀斧劈出来的一条缝。几棵老树,从崖缝中伸出来,为那光滑的石壁添上斑斓的色彩。天在这里是小的,小得如一条深蓝的玉带。难怪人们总把眼光短浅的人说成“井底之蛙”,我想在这里也可体会到它的原意。河床上放着石搭,不在雨季可以轻松过河。上面一道两楼高的崖台,清澈的河水从崖台跌落下来。水流注入崖脚下的谭里。谭水碧绿如玉,正像一人在往碗里倒着琼浆玉液。看着都有些醉人。



      踩着石搭过去,另一面的崖脚上,一路的石梯往河头延伸上去。中间有木桌和凳子,可供人们在走累的时候歇歇脚,吃点心。别以为这是谷底,会是阴暗朝湿的。这里十分的干燥和鲜明。空气很清新,在石崖中,一点都不觉得堵。如是在炎热的时候,这里是闲游的好地方。


      延着石阶上去,上面一个木亭搭在河面上,站在凉亭里面,两边的风景一览无遗。如果你够胆量,还可以爬进仙人洞,到里面探索一下古迹。

      难搭桥的背后,有着好多动人的传说;深远的石文化,和南北走向的发展。如果你有兴趣,就到这里来探一探,究一究。


                          2019年2月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