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消息,是一段关系变淡的开始!
我一连几天给一个客户发信息都没有回复我,让我很郁闷,闭门思过到底是自己哪里错了,还翻出之前的聊天记录一字一字的回看,生怕自己语言上的冒失得罪客户,可我的确没有找出我语言上的冒失,可这个客户为什么就不回复我呢?
这个客户长期和我们合作,一直是稳定的供货方,不仅价格合理而且态度谦和,要是失去这个客户再重新发掘新客户,那对公司暂时来说有一定的损失。
我打电话过去,对方接了,我问他怎么不回复信息,客户淡淡的回应了三个字“我很忙”。
我很珍视这段友情,想一直主动联系却怕听到杂音,让我疲惫不堪。
不解释,其实也是一种解释。
的确,人与人之间的来往,讲究的是一个舒服,你来我往,有去有回。
最怕的就是这种天平被一方打破平衡,另外一方浑然不知仍继续努力,最后却收获对方的漠视和嘲笑。
对方已不在服务区,你还在努力前往的路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不在回复,一个不在联系,彼此默契的消失在对方的世界里,连句告别都没有。
据说,人与人之间有三次可以维修的机会。为什么说只有三次机会我没有为此做过考证,我曾经认为是“事不过三”的原因,后来我从豆瓣读到过这么一段话,应该是对三次机会最合理的解释。
“一次你不回消息,我当你在忙,二次你不回消息,我当你手机没电,三次不回我消息,我当你不在,四次不回我消息,我当你死了。”
这或许就是成年人之间三次维修关系的正本清源,现在是否约定俗成,我不知道也不敢下定义,但回不到原来的那种关系几乎成为定局。
办公室的小年轻说,他要是给一个朋友或者客户发信息,对方连续几次不回复,或者总是回复“呵呵,“嗯”等恢复,他立刻就会拉黑对方。问他为什么这么草率,他说对方心里都没有你,还有必要留他在微信群里吗?
那样的人或许不懂社会交往礼仪,或者是个冷漠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说到底就是两个字:“舒服”。只有在舒服的前提下才可以有后续的交往,否则连舒服的平台都没有,两人在一起就是相互折磨。
要知道,任何好的关系,都需要经营和维护。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人,他们陪伴你度过一段时间,在你生命中留下了或者举足轻重,或者轻如鸿毛,但最终陪在你身边的人,一定是和你同频的人。
同频的意思就是同一个圈子的人,就是能够聊到一起的人。
如果把人一生的社会关系活动,划分为上下半场:前三十年是上半场,这期间你会遇到无数人,有一些会成为好朋友,有一些会成为过客,之后你会经历聚散离别,弄丢一些人,也会收获一些人。
三十年后是下半场,你的圈子基本定型,和你交往的那些人都是经过岁月的淬炼和洗礼,大浪淘沙后值得珍惜的人。
好的关系,都需要联系。
上面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天平一旦倾斜后,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景,你隔三差五的发信息问他“在吗,忙什么?”可在他眼里你的信息和双十一搞促销活动的广告宣传的性质一样,说的再接地气些,他是你生活的背景,而你只是他的甲乙丙丁。
如果一段关系,让你感到疲惫,让你觉得委屈,不如放弃它。
这世界上任何的一段关系,都必然存在着底线。底线是什么?底线是一个人的尊严,我可以尊重你,也可以把你换掉,前提就是你先打破平衡。
感情无需刻意维护,但也要用心经营。落魄时互相帮助,危机是挺身而出,三观契合,这样才能长久下去。
朋友贵精不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