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第1层)并不是指计算机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而是有关物理设备通过物理传输介质进行互联的描述和规定。
作用:提供建立、维持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两个或多个数据链路(第2层)实体间各种数据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特点:尽可能屏蔽掉各种物理传输介质和通信手段差异。
物理层的功能有以下三个:
(1)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2)物理服务数据单元的传输
(3)物理层管理
物理层的特性:
物理层是建立在通信传输介质基础之上的,实现系统与传输介质的物理连接接口,提供传送“1”、“0”的物理条件。
连接是指数据终端设备**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和数据通信设备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之间的连接。
在物理层通信过程中,DCE一方面将DTE传送的数据流逐比特发往传输介质,另一方面也将从传输介质接收的比特流顺序地传送给DTE。
在DTE和DCE之间所传送的,既有数据,也有控制信息,需要它们之间高度协调的工作,因而需要制定DTE与DCE接口标准,即物理接口标准。
(1)机械特性
定义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之间物理连接接插件的规格和型号。
形状、尺寸、引线数目、排列方式、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例如:RS-232就是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
(2)电气特性
定义双方连接所使用的电信号的性质和对应的逻辑关系。
信号源输出阻抗、负载输入阻抗、信号编码方式、信号电压的变化范围、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
例如:RS-232的电气特性。
(3)功能特性
定义接插件引脚的名称、用途及信号的表示方法。
• 例:RS-232功能特性
(4)规程特性
定义双方从开始传输的连接、传输过程的控制到终止连接期间各种控制过程的描述。
• 例如:RS-232的通信规程。
理解物理层的服务功能,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关系
(2)传输介质与信号编码的关系
连接物理层的传输介质可以有不同类型。 • 例如:电话线、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
不同类型的传输介质对于被传输的信号要求也不同。 • 例如:电话线路只能用于传输模拟语音信号,不能直接传输计算机产生的二进制数字信号。如果传输数字信号,那么需要模数转换。
物理层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根据所使用传输介质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物理层协议,规定数据信号编码方式、传输速率,以及相关的通信参数。
(3)设置物理层的目的
设物理层的目的是:屏蔽物理层所采用的传输介质、通信设备与通信技术的差异性,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使用物理层的服务,而不需要考虑物理层的功能具体是使用了哪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与技术实现的。
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传输介质与通信技术的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物理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使用的通信线路分为两类:
① 点-点通信线路:用于连接两个通信的主机
基于点‐点通信线路的物理层协议:例如:EIA-RS-232-C标准
② 广播通信线路:连接多个主机
基于广播通信线路的物理层协议例如:Ethernet协议——有线、WiFi协议——无线
点-点通信线路的物理层比特流传输过程
信息(Information)
数据(Data)
信号(Signal)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编码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码。
ASCII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计算机编码系统,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
其扩展版本EASCII则可以部分支持其他西欧语言,并等同于国际标准ISO/IEC 646。
将发送数据的一方称为信源、源主机、发送端或发送主机。
将接收数据的一方称为信宿、目的主机、接收端或接收主机。
主机A与主机B的通信,可以看成是多段点-点通信。
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类型有两种: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数据通信是以数字信号方式还是以模拟信号方式表示,取决于通信线路所允许传输的信号类型。
如果通信信道不允许直接传输计算机所产生的数字信号,那么就需要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在接收端再将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这个过程称为调制/解调。
如果通信线路允许直接传输计算机所产生的数字信号,为了很好地解决收发双方的同步与具体实现中的技术问题,也需要将数字信号进行波形变换。
例如:以太网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1)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按照数据通信使用的信道数,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串行通信、并行通信。
在同样传输速率下,并行通信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码元数是串行通信的n倍(在这个例子中n=8)。
由于需要建立多个通信信道,并行通信方式造价较高。因此,在远程通信中一般采用串行通信方式。
(2) 单工、半双工与全双工
按照信号传送方向与时间的关系,数据通信可分为三种: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同步是要求通信双方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的过程。
数据传输的同步方式分3种:
物理层因为传输非结构的数据流,一般只存在位同步或字符同步。
要求接收端根据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时钟频率与比特流的起始时刻,校正自己的时钟频率与接收数据的起始时刻,这个过程就称为位同步。
实现位同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外同步法:发送端发送数据的同时,另外发送一路同步时钟信号。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同步时钟信号来校正时间基准与时钟频率,实现收发双方的位同步。
如:硬件时钟、北斗、国家授时中心
内同步法:从自含时钟编码的发送信号中提取同步时钟。
例如:曼彻斯特编码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字符同步是接收端正确识别字符的必要同步,就是在一串比特流中把每个字符识别出来。
实现字符同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同步传输: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将字符组织成组,以组为单位连续传送。每组之前加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SYN。
接收端收到SYN后,根据SYN来确定数据字符的起始与终止。
SYN的ASCII码:0001 0110 (16H)
异步传输:
发送端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字符,发送间隔任意。
将字符看做一个独立传送单元,在每个字符的前后各加入1位(或者2到3位)信息作为字符开始和结束的标志位,以便接收端实现同步接收。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实际传送信息的载体。
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卫星通信信道
局域网中所使用的双绞线分为两类:
早期以太网是在同轴电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用途: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电缆
阻抗:50Ω、75Ω
直径:细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
光纤是传输介质中性能与应用前景最好的一种。
截止至2020年我国光纤用户渗透率已达93%,规模全球第一。
按照频率由低向高排列,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与γ射线。
目前,用于通信的主要有无线、微波、红外与可见光。
工业、科学与医药专用频段ISM:915MHz频段、2.4GHz频段、5.8GHz频段等。
要求:发送功率小于规定值。例如:在2.4GHz频段输出功率小于1W。
信号强度是指信号功率。信号功率单位是瓦(W)或毫瓦(mW)。 在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协议讨论与实际组网中,通常使用的是信号功率的相对值,即dBm。
蜂窝移动通信已经发展到了4G,目前正在向5G迈进。
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可进行多址通信与移动通信的优点,因此卫星通信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现代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
低电平表示数字0,用高电平表示数字1
优点:“自含钟编码”信号,无须另发同步信号,每比特的中间跳变仅做同步使用。
缺点:效率较低。如果信号传输速率是100Mbps,则发送时钟信号频率应为200MHz。
前T/2传送原码,后T/2传送反码。如:G.E. Thomas方式
前T/2传送反码,后T/2传送原码。如:IEEE 802.3方式
• IEEE 802.3编码规则:数据与时钟进行“异或”运算。
① 每比特的中间跳变仅做同步使用。
② 每比特的值根据其开始边界是否跳变来决定。
③ 每比特开始处发生电平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0,不发生跳变表示传输二进制1。
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记为bit/s或bps。
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 = 1 / T (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
1 Kbps = 1 ×103bps
1 Mbps = 1 ×106bps
1 Gbps = 1 ×109bps
1 Tbps = 1 × 1012bps
频带传输就是先将基带信号变换(调制)成便于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的、具有较高频率范围的模拟信号(称为频带信号),再将这种频带信号在模拟信道中传输。
将发送端基带(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modulation),实现调制功能的设备为调制器(modulator)。
将接收端模拟信号还原成基带(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demodulation),实现解调功能的设备为解调器(demodulator)。
同时具备调制与解调功能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
从调制解调器输出的调制信号每秒钟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数值,单位是1/S,称为波特(baud)。调制速率也称为波特率。
波特率描述的是码元传输的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描述在计算机通信中每秒传送的构成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是bps,因此也可以称为比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