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不配做后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怦怦计划”

邀请你 和我一起 寻找生活中的怦然瞬间!


阅读本文前建议先观看《后浪》视频


自5月3日晚一条名为“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的B站宣传片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后浪”一词便成为舆论热点。截止目前,B站播放量达2204.3万,弹幕达21.7万条。而在微博微信等其他平台,与之相关的讨论也出现激增现象。

然而,这份五四献礼,好像青年人们并不买账。





01

对不起,我不配做后浪。

这是我看完这个演讲后的第二感受。为什么说是第二感受呢,作为一个小年轻大学生,第一遍看到视频里出国体验高空跳伞、看到高端手办、看到潜水、汉服,再加上何冰老师拿捏到位的父辈情感和高超的台词功底,我还是经不住视频渲染出的热血澎湃的。

对不起,我不配做后浪


但是当我看到第二遍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视频讲的不是我,也不会是我。不止我一个人,有非常多的青年发现了,我们并不被包括在《后浪》的语境中。何冰老师说: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而95后的我,看着他们,也满怀羡慕【柠檬精本人了】。能做这样的青年多好啊,追求自己热爱的。能过上那样生活的人,当然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但是,像我这样的、更多的人却不得不将热爱让位给生活。何冰老师那句“选择的权利”,让我沉思,我真的有那么多选择的权利吗?我好像只是在努力让自己尽可能有选择的能力而已。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


我们大多数后浪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我们要万千马过独木桥经历高考,要面对强劲的就业竞争,要负担高昂的房价,要承受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压力,我承认,我们的条件比父辈那代好得多,但是我们的压力也更加多元,未必比父辈轻。我们应该选择什么,不该选择什么,时间会给我们答案,却不会给我们重新选择的机会。

“印度洋记录最高的浪有34米,最深的阿米兰特海沟有9074米,浪高只占大海的千分之3.7。浪不总那么高,海,却一直那么深。

这是虎扑上的一条热评,成千上万的“后浪”,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当海啸发生时,从海面到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深的海水都在整体运动——这是一种波。形成高耸浪头的海水永远只是表面一层,而更多的海水,被波动的能量耗散在对海底泥沙无休止的冲刷上,缓缓地涨起,又永远地沉下。




02

5月6日,一组小女孩在案板下认真上网课的照片火了。案板上方是芳香四溢的烟火气,案板下是专心学习的孩童,这是中国基层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青少年奋斗的样子。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我想,她,也是后浪。

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


还有一位在抖音上刷到的工地小哥任海龙。他拍的视频常常是在厂区的墙角,穿着上班时的蓝灰色工装,脸上还有没来得及洗的泥污。但他热爱生活,乐观积极。他看起来并不丧,用一句《后浪》里的话,叫做,眼里有光。我想,他,也是后浪。

眼里有光


还有那些风里来雨里去,为了生活辛勤劳动的外卖小哥,那些泡在图书馆认真学习的学生,那些在疫情中奋战在前线的90后医护人员,那些在边疆戍守的年轻战士,那些996下依然奋力向前的青年人,我想,他们,也是后浪。


《后浪》作为一部B站出圈的宣传片,技术上讲我觉得拍的很不错,是一部让领导看到年轻人活力热情的片子。可是,作为给新一代青年人的五四献礼,尤其是联合几大官方的五四献礼,我的确不喜欢。


既然是给一代人的献礼,就应该认真倾听一代人的内心。那就不妨去看看北漂们拥挤的地下室,不妨去菜市场看看为几根蒜苗斤斤计较的年轻女孩,不妨去看看工作日结束忙碌疲惫的学业后,又在周末去兼职的学生。想想是什么让他们如此。


五四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是奋斗,可以是探索,可以是创新。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是视频中展现出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


在《后浪》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但愿如此。


最后附上鲁迅先生《无声的中国》节选,也是我最喜欢的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寄语(可能还略微胜过热风中的 “摆脱冷气”选段):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真,自然是不容易的。

譬如态度,就不容易真,讲演时候就不是我的真态度,因为我对朋友,孩子说话时候的态度是不这样的。

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

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不起,我不配做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