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之“教育敏感与机智”

首先介绍下作者:

马克斯.范梅南,教育现象学重要开创者,著名教育学者,美国教育研究协会“课程和教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代表作有《教学机智-教育智慧》《儿童的秘密》《实践现象学》等。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知名专家,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澳门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近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人文视域下的教育现象学在全球的研究与实践。

李树英老师是范梅南老师的博士生,两个人一起致力于教育现象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可以说李树英老师是教育现象学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的重要人物,而这本《教育的情调》其实是由范梅南老师和李树英老师合著。


这是工作室推荐的一本书,所以我毫不犹豫的下单。到手一看,书不厚,薄薄的,一共182页。我喜欢读薄的书,于是寒假中很快就轮到了这本。它是外文翻译过来的,属于“舶来品”,所以一开始我有点担心会不会和《正面管教》一样文字比较不太“本土化”,尽管后来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一个个生动细致的小故事有助于帮我理解“教育现象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教育理论,它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及它的教育主张又是什么,作为家长、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孩子。


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是“教育现象学”,这是一个生名词。而在这个理论中我注意到的第一个词是“教育的敏感和机智”。从字面意思大致能猜到要说的到底是什么,但反问自己做到了吗也许答案并不乐观。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但我们却永远不能理解孩子。即使在我们看来充满善意的行为,有可能却与孩子的实际感受相差十万八千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应该保持教育的机智和敏感,努力的去进入孩子体验的世界。一位机智的教育管理人员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什么不该提。这是一句很好的话,但却不能是具体的行动指南。因为情境的独特性、孩子的独特性,个人生活的独特性,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都使得教育是一件既复杂有细腻的工作。很难说存在一些具体的规定或一般性的原则。教育是一门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种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学问,所以教育的敏感和机智远比教育的技术性更加重要,正因如此,教育者必须保持对教育行为的经常性反思,以确保对特定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以及对特定个体所做的教育安排的适切性。

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一种特殊的才能,它与我们为人处事的方式有关,它是一种既来自心灵也来自头脑的知识。我们无法预知成功,世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孩子们也不可能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去体验相同的情境。所以,非常不幸,没有一条明确的规则可以确保我们获得恰当的教育敏感性和机智。

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观察、聆听具体情境中的某个孩子或某群具体的孩子,和他或他们进行互动,给予他或他们反馈,进而培育和保持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有了丰厚的思想基础,我们和孩子们相处的敏感性和机智才会不断地提高。


感悟:

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即使是成功的教育,也是边摸索边实践而来的。也许这就是教育的魅力,这就是那么多人去研究教育的原因所在吧。

阅读有关教育的著作虽然能给我们带来重要的知识,但是那些知识是外在的,它并不能使我们在与年轻人的日常相处中变得善于思考或更富有机智。

“教育敏感和机智”,这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好好的的去琢磨和实践的话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情调》之“教育敏感与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