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范围看,民宿并非新生事物。但在国内,民宿的春天刚刚到来。浙江是国内民宿产业的先行者,这里从试水到试错,从民间到政府,从业界到学界,民宿健康发展的实践路径和产业模式引发了强烈关注。
“当歌曲和传说都已缄默之时,只有建筑还在述说”。在浙江,民宿已经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被赋予了多重社会意义。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浙江民宿已达16286家,仅客房直接收入近50亿元,解决了近10万农民就业。
一、从浙江实践看民宿产业发展
1、风起莫干,民宿上位
作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莫干山的竹林名扬四海。2007年夏日,正是在莫干山脚下,“裸心乡”蹒跚起步,无意间拉开民宿的序幕,随后“洋家乐”接踵而至,民宿之风自此一夜绿遍江南。
为此,德清立即组建成立了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并邀请世界一流的旅游规划单位,对度假区进行专业布局。2014年初,德清出台了全省首部《民宿管理办法》,开办民宿最为棘手的消防和特种行业许可证问题得以解决。短短十年间,德清民宿已经发展到600多家。2018年,以“洋家乐”为代表的150家高端乡村旅游项目,共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5.8亿元。在莫干山一带,节假日期间,许多“网红”民宿常常一房难求,德清也由此奠定了中国民宿业界的江湖地位。
2015年,《浙江省旅游条例》正式出台,民宿首次被写入地方性法规。在这份文件中,浙江明确鼓励城乡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其他条件,兴办民宿和“农家乐”。此后,浙江又连续出台文件,对兴办民宿的范围和条件予以明确,彻底消除了业主开办民宿的后顾之忧。
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成为重大发展战略,被正式写进决议。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民宿“登堂入室”,成为省党代会的决策,这在全国尚无先例。浙江民宿发展不负众望,2018年的直接营业收入达到近60亿元。按照1:5的旅游带动比例计算,民宿所创造的产值近300亿元,已超过了传统的星级酒店规模。
2、“异”军突起,乡村新变
民宿是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有个性、有温度的旅游产品。喜欢民宿的人,需要的是富含感情的文化、环境,还有原住民、主人等人的因素。民宿不仅要有感觉,更要有感动。这实际上是业态发展中一个十分本质的问题:市场细分和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思路。
经过十多年发展,浙江民宿呈现出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因为店多聚市,容易打响知名度,民宿出现集聚发展的趋势,更容易得到政府的重视,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更容易形成气候;另一方面,正是由于集聚,每一家民宿都需要使尽浑身解数,追求自己的差异化、个性特色,否则难以持续发展。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浙江,床位1000张以上的就有30多个村,除了顾渚村、白沙村、大溪村等老牌村之外,还有众多“小而美”的民宿村三两组团,同样日趋集聚、渐成气候,甚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这共性的背景下,又各自追求着与众不同的卖点。
民宿与民宿之间要有差异,区域与区域之间也要体现出不同。以浙江丽水为例,9个县市区特色鲜明:松阳聚焦古村落,莲都依靠古堰画乡,云和借力梯田风光,缙云主打“仙都山水”……市级层面,丽水则打出名为“丽水山居”的区域公用品牌,统筹各方资源,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松阳是丽水下辖县,生态资源、古村落资源和乡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当地将山水、田园、村落、民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规划、保护和建设,民宿与生态农业、养殖业、中医药、特色文化等相结合,培育以云系列、茶系列、艺术创作、摄影写生、古村落等为特色的主题民宿,各个村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传统手工、艺术沙龙、民俗活动、农事体验等常态化的文化活动,则成为民宿的文化符号,为民宿带来了人气与品位,并创新研发了艺术创作交易、扎染刺绣、特色中药等文化业态和创意产品。例如,原是濒临消失的偏远山区村的枫坪乡沿坑岭头村,利用柿树景观吸引艺术写生客流发展民宿经济,350余人口的村庄目前已发展220多个民宿床位,年收入达300万元。四都乡拥有独特的云雾奇观,所有的民宿都以“云”为底色,下包村的“青山云雨”、平田村的“云上平田”、西坑村的“过云山居”已经成了成功样板;“归云居”“云端觅境”建成开张,反响热烈。共性之上,每一家在装修、文化、服务上追求自己的个性特征。
从2010年至2018年,松阳全县民宿、农家乐由最初的52家发展至498家,打造了一批画家村、诗人村、养生村,“过云山居”“云端觅境”“茑舍”“浮光”等一批网红精品民宿已成为业界标杆,综合营业收入已达1.67亿元,带动直接从业人员14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800余人。
如今在浙江,装修设计的个性化开始向文化层面的个性化过渡,让游客有体验、有记忆、有回味,让游客融入当地的乡村生活,“创造感动”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民宿业主共同的价值取向。这也是未来整个乡村旅游业态的大势所趋,必须从以餐饮为主的单一型,走向更注重文化内涵的复合型。
2017年,浙江评出首批6家白金级民宿,6位主人曾经是企业白领、律师、教师、设计师、戏曲演员等,而每位主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可复制的故事,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2018年7月15日,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揭晓“中国最佳民宿”,其中上榜的12家民宿中,浙江将一半收入囊中,独占6家。
二、浙江如何成为乡村民宿最亮的星?
从乡村旅游发展的角度看,民宿毫无悬念是转型升级的标杆。这是新一轮的洗牌,谁能抢占高地,谁就能引领整个市场。全域旅游思路下的城乡互动、产业融合成为浙江民宿发展重要亮点,也给全国乡村旅游发展以重大启示。
1、发挥特色民宿的品牌效应
浙江民宿发展领先全国,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之与自身资源优势进行融合发展,锻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杭州民宿、乌镇民宿、莫干山民宿等知名民宿品牌众口皆碑。浙江民宿品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民宿公共品牌战略与市镇发展战略结合。如临安市以“花开乡宿”为品牌成就“中国乡宿第一县”。嵊泗县民宿在打响“离岛民宿”县域品牌的同时,与其他品牌结合,打响“蓝海牧岛”“鸟屿花乡”“百年渔场”等岛域品牌。民宿品牌化发展无疑带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旅游由简单的“旅游+”模式向“全方位旅游+”模式转变,旅游从粗放低效向精细高效转变,体现了全域旅游的精髓。
2、众创、众筹、三产联动效应
浙江民间资本发达,全产业、全资本、全社会参与旅游尤其突出。目前浙江90%以上的民宿是居民和农户依托现有的自住房屋开展经营。与此同时,民宿的发展领域又成为双创的巨大舞台,不仅有本地本区域的居民加入,也有外来投资者参与以及连锁品牌的输入。众创、众筹、三产联动,使得供给侧与需求侧都能得到改善、获得双赢。
另外,投资者、艺术家和村民等主动发起制度变迁。汇聚了裸心谷、法国山居、三九坞国际乡村会所等德清“洋家乐”,就是由在华外国人发起创建的民宿集聚。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无为而是有为。如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杭州隐居集团的项目投资,打造巨型民宿综合体。小小古堰画乡的民宿经济有着让人吃惊的宏大规划,未来5年将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总产出将达到25亿元,旅游人数150万次以上。由此可以一窥浙江民宿样本的示范效应。
3、统筹协调发展效应
浙江民宿管理由原先部门行为、政出多头向综合统筹推进转变,形成地方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以及协会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局面。
浙江各地政府采取多种政策促进民宿发展。《浙江省旅游条例》明确鼓励各地发展民宿,并将其纳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采购范围。丽水市政府提出了“将民宿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杭州发布了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农村民宿产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地积极制定民宿标准,规范民宿管理。
另外,浙江以财政支持民宿的规划落实、环境改造与规模档次发展,创建示范标杆。如宁波将民宿等级分五叶、五档,财政补贴与标准等级挂钩。丽水市莲都区民宿按照星级进行一次性创建补助。遂昌县对民宿政策奖励与规划编制、落实挂钩。云和县、杭州余杭区的奖励与民宿装修及环境改造挂钩。浙江还对有示范效应的民宿采取奖励措施,如杭州对农村现代民宿示范点投入额在300万元以上补助最高可达100万元。
4、方式多样、业态多元的系统发展效应
浙江各地重视民宿的错位发展,打造自然生态型、文化体验型、休闲度假型、高端体验型等特色各异的主题民宿。如嵊泗县民宿以金字塔式的架构满足不同顾客群的需求:本地渔农户经营普通的家庭旅馆,返乡大学生或民居二代业主倡导主题个性民宿,外来精英打造的精品民宿则以高雅文化品位与优质服务示人。
经营方式多样、经营业态多元的浙江民宿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讲求市场整体战略定位。在普通民宿基础上大力发展中端民宿,适度发展高端民宿;
——走连锁经营的道路。两权分离下由承租企业连锁经营,职业经理人进行专业管理,以品牌扩张延伸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造民宿综合体。通过乡村闲置农宅的统一收租,进行整体改造与利用,将村落打造成为高品质的民宿集聚区与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
三、浙江民宿,未来何往?
一边是媒体报道的一房难求,资本争相进军民宿,另一边则是民宿难以为继,入住率断崖式下滑的猜测不时见诸舆论:“95%的民宿都在亏钱”“情怀救不了民宿”……。巨大的反差之下,作为新鲜事物的民宿,何去何从?
对于这些声音,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真实掌握了全省民宿建设运营基本情况后,2017年,厅里编印了首部关于民宿问题的“蓝皮书”,公开大量行业数据,为政府决策、投资创业提供参考。紧接着,又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起草了首个国家民宿行业标准,并在全国率先开展民宿等级评定工作,推动行业科学有序发展。
资本方也信心十足。这其中,有酒店集团、房地产商等大佬,打出了旅游房产、养老房产与民宿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有专业的财务投资机构,进行快速规模化和连锁化的扩张,还有众筹平台的介入,大大降低了社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
与此同时,随着“千万工程”、美丽乡村、万村景区化的不断深化,浙江正谋划品牌化这一乡村经营新课题,让每个乡村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而作为最具特色的新业态,民宿无疑将与乡村品牌化越走越近,产业未来备受期待。
(来源:迈点网、丽水日报、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