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官渡之战的成败

来学校之后,开启的是三国志课程,课程开始让我对曹操的认知刷新了,从一个心狠手辣到足智多谋,这像曹操?完全印征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最雄”的评价。官渡之战一年多的对手中,袁绍人多势众,曹操兵少将寡,然而曹操的军队却以一当十,曹操以全面大胜袁绍,这场战役曹操也完全发挥出了他的才能,虽然曹军人力少,处于劣势,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发挥,这也是古代典型的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战役,后来又征乌恒,实现北方统一。官渡之战200—201年,曹军,袁军大战于官渡曹操他胜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认为他胜之有理。

他有理地方有三处,1待人,2、用人,3.智课,这也就是曹军至胜的关键。

首先,他的待人就已经胜过袁绍了,曹操爱惜人才,不计前嫌。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兖州叛乱的时候,魏种当时就在兖州任职。曹操接报兖州郡县纷纷背叛的消息之后,他很有自信地说:“兖州地界,郡县众多,迫于时势,纷纷叛变,我想了一下,大概只有魏种是不会背弃我的。”事实证明,曹操要么是太自信,要么就是高估了魏种。最后,确切的讯息是,魏种也跟着大家一起叛乱了。听到魏种叛乱的消息之后,曹操勃然大怒,他当众宣示说:“只要魏种不是向南逃到越人的不毛之地、向北窜至胡人的蛮荒之野,我一定要派人把他抓回来。魏种一旦被我抓住,我一定要将他砍头示众。”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在曹操砍杀了张杨的遗众将首,收复了张杨归降的人马之后,被生擒的魏种也成了曹操的俘虏。按照一般人对曹操的印象,生擒后的魏种,猜想肯定会成为刀下之鬼。可是,历史的事实并不是这样。曹操见到五花大绑,被押到面前的魏种,并没有任何一般人想象中的举动。看到活着的魏种,曹操的所有气早就没有了,他亲自为魏种松了绑,并且安排让他坐。待人才非常宽厚,也具备一双慧眼可以识人。

刘备也是一个非常好的 例子,刘备当时叛变了,公亲自征刘备,但是他却投奔了袁绍,曹操就带走他的妻子和孩子,后来他将刘备也带了回来,没有处死他。

反例也不能少,许攸是一个经典例,袁绍只会招人,待人却非常的差,他对许攸不好,所以许攸才去投弃了曹操,而一讲述表绍军的所有的机密,曹握就拥有了很突破口,针对下手,这也形成了火烧鸟巢的局势,可见待人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用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择正确就会决定成败,曹操的大军有荀彧,荀攸,许攸,荀彧是一位优秀的战术大师,荀彧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战术大师。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率军征讨徐州刺史陶谦,命荀彧与程昱等人留守鄄城。此时,陈宫、张邈等人趁机联合吕布,纠集豫州刺史郭贡率军数万围城,军中甚惧。但是,荀彧临危不乱、只身出城会见郭贡,后者见荀彧毫无惧意,便认定“鄄城易守难攻”,遂引兵而去。后来,荀彧与程昱等人商议定计,决心坚守三城,“以待太祖”。最后,曹操从徐州回师濮阳,击败了吕布,荀彧等人终于顺利保住了三城。此外,荀彧还出奇谋扼袁绍于官渡,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大功。后来,荀彧又建议曹操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

      荀攸在此紧张之时为曹操策划了斩杀颜良的策略和布阵,最终颜良被阵斩。曹操从白马回军之后,派遣辎重沿着河往西运输,保证阵前粮草充足。袁绍看准了曹操运粮的软肋,立刻派人前去截曹操的粮草,在河边相遇。曹操的诸位将领发现敌军偷袭,非常恐惧就劝曹操赶紧回军保护大营,完全弃掉粮草。荀攸的计谋也让曹操打下了不少的城池。比如拿下颜良时他就立了个大功,使调虎离山,将敌方的势力削弱就可以完美打下。

        许攸就更不用说,官渡之战曹军大胜的关键,火烧鸟巢的头脑人物,直接帮助曹军端了粮食库,击跨袁绍。

最后可能就智谋和信任了吧!曹军的大将们非常的给力,给出了很可靠又稳固的方案。这是他们之间的信任,曹操选择了最佳的一个策略,屡出奇兵,攻守相济,打人有一套,防守的也有一套,而这对于没有智谋的袁绍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大麻烦,这个只聚人但不会用人的人不可能胜,给出计的人被他猜忌怀疑,信任度不高,妒忌人才,偏偏选择不可靠的那个,导致崩塌,这还有一个叛变的,这一个不满足,就让袁军“一夜回到解放前”

      官渡之战中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由此观之,人才的妥善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至于曹操,他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

        官渡之战也给我了一个道理1.骄兵必败,任何军队只要有一个骄傲且才能平庸的将领是这支军队的悲哀。

2.上兵伐谋,军事胜利的前提不是军队人数的简单加减,而是以谋取胜,不拘一格,奇正相生。

3.战场上没有永远的胜者,昨天的猎人很可能就是今天的猎物.所以任何一场战争发动前都得考虑到发动这场战争的后果。

4.在关键时刻实施纵深打击,能够加快战争进程,比如孟德烧粮。

5.注意情报的收集,往往一个价值千金的情报能够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官渡之战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