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隐忧和觉悟2

读史:隐忧和觉悟2

刘邦一生写过两首诗歌,一首是《大风歌》,另一首是《鸿鹄歌》,这两首诗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大风歌很霸气,鸿鹄歌却很悲凉。但这两首诗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其中的隐忧。

读史:刘邦的隐忧2

我们依然采用知人论世之法,来解读刘邦的另一首诗《鸿鹄歌》,当时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如愿,这件事情也给他带来了沉重的痛苦和隐忧,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读史:隐忧和觉悟2

第一句他表达的情形就是自己在杀掉了对自己忠诚的几个将士后,想要废掉太子。而正是这个时候,他才恍然大悟,仿佛知道了自己的真正敌人到底是谁,并不是韩信等人,而是吕后。他觉得自己根本控制不住太子和吕后这两个人,所以他的心情是十分悲痛的。

第二句描述的是:吕后和太子他们自身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强大,强大的让他都没有任何办法进行左右。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他虽然身居皇位,但是,他对于很多的事情都无能为力。而他所要表达的,正是他无法保护身边人的无奈之情。

在这首诗中,刘邦用鸿鹄来比喻已经羽翼丰满、无法置换的太子刘盈,并能说出一旦鸿鹄高飞便能“一举千里”“横绝四海”,这与《庄子·逍遥游》中所描写的神鸟大鹏的形象是极相类似的。暗喻的是刘盈得到了大臣的拥护,羽翼已经丰满了,还能把他怎么样?就算有办法也无法撼动他的地位了。

读史:隐忧和觉悟2

淮北师范大学教授余英华、盐城师范学院教授吕海龙的《〈鸿鹄歌〉小析》中说道:这寥寥三十二字,形象、生动,不仅标志着汉初易储之争的结束,吕雉母子的胜出,也令人清晰地看到刘邦此时欣喜、无奈、痛苦、冷静、果决的复杂心态,显然,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如果说《大风歌》所表达的是刘邦作为战胜方的担忧,那么《鸿鹄歌》这首诗则表达的是他作为一名失败者感到的悲哀。一首《大风歌》彰显了刘邦帝王的霸气和豪迈!但其中也有隐隐的担忧。另一首《鸿鹄歌》表现出刘邦虽然贵为帝王,拥有天下却也有无可奈何的事情。

据《史记》载,刘邦是含泪写下的这两首诗,当时的他已经蜕变,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小混混。《大风歌》是他在担心江山社稷,《鸿鹄歌》则是他在担心家事,所以,从这两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则是刘邦的无奈,他除了担心还是担心。

读史:隐忧和觉悟2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隐忧和觉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