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汝文
我在前期《引导线构图》一文中讲过,摄影作品是成也构图败也构图。构图很重要、方法有多种,书上网上讲“九宫格”、“三分法”、“对角线”等构图方法比较多,但我觉得对“框架式构图”讲的不够系统、不够到位、不够实用。下面,我结合拍摄实践,从实际应用角度捋一捋。既是感悟心得,供初学者借鉴;也是抛砖引玉,请大咖们指摘。
先瞄一眼引起争议的框架构图作品(图1)《泼水成冰》:
这是我为撰写此文,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冒着零下23度严寒,特地创作的一幅图片。从冰花和人物造型的美学角度讲,大家是认同的。但从框架构图上讲,有的认为,相对于冰花,树木为框架;相对于人物,冰花是框架;相对于太阳,人物系框架,说是框架式构图完全成立。有的认为,冰花和人物是主体,树木视作框架不符合近大远小、主实辅虚的构图理论定义,不能归类为框架式构图。到底算不算框架式构图?能不能这样构图?且看下面诠释和实图解析。
一、框架构图的定义和作用
框架式构图指的是利用有形的景物、借用抽象的光影,或者通过后期编辑给图片设置前景、背景或明暗,更加有效的突出画面的主体、主题和兴趣点。有形的景物一般会利用建筑、机械、树木等来作为前景;抽象的光影常常会利用彩虹、彩霞、光线等作为框架影像;后期编辑中有意识的提亮主体或增加暗角、虚化四周,也是框架式构图的一种有效方式。请看下面3张图片:
框架式构图的作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用途:
一是引导视线。无论何种构图方式,主旨要义都是帮助引导读者的视线。框架构图的引导视线功能是其他构图方式无法比拟的。其原理就是利用人们观察框内事物的本能,将主体影像用框架框起来,把读者读视线引导至主体,聚焦在主体。同时形成一种神秘氛围,就好像一个人从藏匿处悄悄窥视某个地方。这类构图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
二是定下影调。框架式构图据说源自电影拍摄,框架式构图为影片段落主题和人物内心情绪定下了基调。框架式构图下的人物和场景,其基调一般是压抑的、沉闷的、悲伤的。但对于摄影图片来讲则是不一定的,框架能给图片定下基本的影调,可以是暗调,也可以是高调,这要根据现实场景及内心想要表达的意境来确定。
三是增强层次感。层次感就是所谓的前后、上下不在一个平行线上,有高低、远近之分。体现层次感有多种因素,比如,颜色合理搭配,会产生层次感;光影明暗对比也会产生层次感。但最重要但还是体现在框架构图上,因为这类构图不仅可以用颜色、明暗体现层次感,而且还可以用近大远小原理、虚实结合原则,使画面产生立体感和延伸感。
四是增强故事性。摄影讲究故事性,尤其是人文纪实作品。其实,故事性并完全发生的拍摄中,而是在构图时就已经决定了。通过框架将主体与场景中的相关元素一起构图,使主体和环境产生关联,从而产生故事性和趣味性,让人产生更多想象的空间。例如,把树枝作为前景,盛开的花朵告诉我们,春天到了!
五是遮丑避无趣。摄影是一种美学艺术,摄影师从灵魂深处都想拍摄生动有趣、画面完美的图片,这不仅无可争议,而且应予鼓励。摄影靠技术,也靠运气,当你赶上“光秃秃”、雾蒙蒙等无趣天气怎么办?主体周围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如何是好?办法来了,框架式构图帮你解决。
二、框架构图的分类及应用
摄影构图的分类有20多种,框架构图的分类也很纷杂,有按形状分的、按物类分的,也有按可见或抽象分的。其实,如何分类并不重要,关键是实际应用。
我觉得,在实际拍摄中想用何种框架构图,想在作品中表达什么,全凭摄影师的灵魂感应。心中装个太阳世界一片光明,心中有个框架世界都在其中。世上并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慧眼。当你站在主景前根本不用挖空心思找框架,就像小孩子生下来就会吃奶,小鲜肉见了美女会激动一样,本能意识就会告诉你用什么方式构图,这种意识就是拍摄经验的积累和艺术素养的积淀。扯远了,看图片,进正题:
(1)建筑类框架构图。包括古代、现代建筑门窗、立柱,工程机械抓臂、支架等等,这些物体无论城市、乡村,还是山巅、海边,可以说遍地都是、随处可见,但绝不是信手拈来、随便乱用。确实需要讲究主题、意境和影调。比如,拍摄古建为主体的作品,就应用低调框架作前景,彰显其庄严威严、肃穆和神圣。反之,拍摄现代建筑、工程机械为主体的作品,就应用高调框架作前景,凸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2)树木类框架构图。这类构图大多是自然构成,没有建筑类那么讲究,既可以是高调,也可以是低调,主要在意境、看主题,别忘了引导视线、聚焦主体、突出亮点就行,特别是要注意画面的美感及韵味。
(3)光影类框架构图。摄影靠的是光影,玩的是艺术。有光就有影,光影随处可见、到处都有,既有顺光、逆光、侧逆光,又有顶光、底光、散射光......但要用光影作为框架构图,既需要敏锐的眼光,也需要精道的技术,更需要海纳世界的情愫和表达意境的功力。没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艺术素养很难拍出“有看点、能获奖、卖高价”的大片,这也正是我所欠缺和需要学习的。因为镜头世界无框架,全凭内心世界去勾画。这还不像信佛,信则有不信则无。必须是瞑中框架图中景,人眼触碰能吸睛。光影框架是抽象的,寻找一束光线或有趣的阴影围绕主体不失为好办法。因为我们的眼睛被吸引到图片最亮部分,所以光对于强调主体特别有效。
(4)创意类框架构图。世上最难的是创新,摄影最难的创作。创作这事好比寡妇生孩子——既要有“老底子”,也要经受分娩的痛苦;孩子优秀与否,既靠先天基因,也靠后天培养。(这样说有点裤裆里拉二胡——太扯。俏皮一下,加深点记忆吧。)摄影亦如此。摄影是“技术+艺术”,既需要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作基因,也需要后期制作和无限创意,包括后期用“效果”功能增加暗角、用“模糊”功能虚化四周等。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增加框架这些小儿科就别用了。
三、框架构图的利弊与取舍
框架式构图的用处很大,但它并不是什么场景都可以随便用的 “灵丹妙药”,而是 稍不注意就容易“牵强附会” 的双刃剑,务必慎用。框架式构图,可以 “锦上添花”,把好作品变得更好;而不能 “雪中送炭”,把烂片变成好片。如果你拍摄的图片本身就特别无聊,构图也不好、曝光也不准、对焦又失误,再怎么用框架式构图也无力回天。所以,要注意一下几点。(软文有点长了,简单点一下题吧。)
一是不能“为框而框”。现在人们生活好像都在回归,吃家乡菜、穿粗布衣已成为时尚潮流。摄影作品也一样,越自然越耐看,越接近现实越有生命力。所以,是否用框架构图,要遵从“下意识”的决定,而不能生搬硬套、画蛇添足。
二是不能“太过难看”。前景也是景,必须有美感。美女本来挺靓丽,如果戴付破眼镜,那就掉价了。框架构图也一样,主体原本挺抢眼,假如用上烂框架,不仅不能增色添彩,反而有损画面。因此,必须“看酒下菜”、“据马配鞍”。
三是不能“喧宾夺主”。要牢记“主辅”关系和“功不盖主”原则,保持前景与主体之间的相对平衡,勿使图片中的框架太过突兀、太过抢眼。使用广角镜头时,不能将主体影像拍得太小,应用变焦镜头轻微地压缩视角,使主体影像自然增大,保持亮点主体地位。
(话说到此,再争论开头的问题没有意义了吧。拙文浅见,渴望指正。欢迎大家提出“不会想学”、“不精想问”的题目,你发问,我来答,一起探讨,共同进步。胸中有海,眼底无碍,呼吸宇宙通天脉;伴春来,润花开,乐为影友添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