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 | 时代面孔
记者 | 杨国军
编辑 | 董宇平
1964年的5月14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走过了自己42岁的人生。
焦裕禄以自己短暂的人生塑造了永恒的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消失。
缅怀不朽的身影,牢记永恒的声音。每年的4月份,在河南省兰考县,一棵棵直立挺拔的泡桐枝繁叶茂,一朵朵粉色的桐花争相怒放。兰考的百姓更喜欢把泡桐叫做“焦桐”,因为他们永远也忘不了当年带领兰考人民种树治沙的县委书记——焦裕禄。
58载春秋递嬗,58载斗转星移。站在新时代的绿林里,回眸焦裕禄一生,总给人一种希望和动力。带着些许忧思,我们一起打开时间的盒子,追寻焦裕禄的精神足迹。
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
“一年辛苦半年荒,扶老携幼逃荒忙”,这是曾经常年流传在兰考当地的一首民谣,1962年冬天,是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一年冬天,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焦裕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毛泽东选集》来到了兰考。
上任前,焦裕禄向组织汇报:“感谢组织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到了兰考后第二天,他就直接往灾情最严重的公社跑,往贫下中农的草屋跑,往田间地头跑,120多天里,徒步跋涉5000余公里,对全县86个风口,1600个沙丘,一一编号;对全县的河流河渠,一一绘图,初步掌握了三害的发生规律。
调研结束后,焦裕禄回到县委对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重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自那时起,焦裕禄就以一个英雄的革命者的姿态,带领着兰考36万勤劳的人民战风沙、斗雨雪,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同时也创造了兰考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连年受灾不但让兰考人民饱受生活之苦,也打击了兰考党员干部改变兰考面貌的信心,少数人不愿意在灾区工作,他们害怕困难,更害怕犯错误。焦裕禄深知:除“三害”首先要去除思想上的病害,特别是要改变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带领县委委员到火车站,兰考的很多灾民正准备背井离乡去寻找生计,他们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蜷缩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焦裕禄指着他们说:“这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国家把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饥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紧接着,焦裕禄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鼓舞干劲,又带领大家回忆在兰考90多万亩土地上诞生的烈士事迹。一连串的思想教育和鼓舞,兰考从上到下树立了自力更生消灭“三害”的信心。
不吃“别人嚼过的馍”,他“拼上老命,大干一场”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也就是焦裕禄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雨最大的时候,也就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的时候。
焦裕禄在向上级的报告中写到:“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这几句话,深切地反映了焦裕禄改变群众生活的决心,也是兰考党员干部对党的郑重宣誓。直到现在,它仍然深深地刻在兰考群众的心上,也树立起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
从参加革命一直到当县委书记,焦裕禄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常开襟解怀,卷着裤腿,朴实地在群众中间劳动。贫农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的孩子说自己是焦书记的儿子,没有买票就看了一场戏,焦裕禄知道后,生气地把全家召集在一起“训”了一顿,自己亲自去补上票钱,并给工作人员道歉。
在患肝癌后,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焦裕禄谢绝县委同志为他买来的药物,他时常用右手按住时时作痛的肝部,和他谈话的同志看到焦裕禄痛得钢笔都拿不住,忍着泪水劝说他好好休息,他却做出神情自若的样子说:“没事,往下说吧”。
1964年的3月,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了高潮,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严重关头。躺在病床上,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兰考人民抗灾事业。病中他写下《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但文章刚刚开头,他的病情恶化,不得不转院治疗。
在得知自己已经是肝癌晚期时,焦裕禄想的不是自己的病痛,而是兰考的父老乡亲,他向前来看望他的兰考同志说:“我时日不多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964年5月14日,山河呜咽,天地同悲,焦裕禄同志带着对党的赤诚和对兰考人民的眷恋,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人们在他病榻的枕头下面,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兰考人民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把你给累死的啊。困难的时候你为俺们操心,现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了……”兰考群众泣不成声,哭诉着对他们的好书记的留恋。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由36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集体完成了。
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尚品德,已成为全国共产党员党员学习的榜样。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怕牺牲、为国尽忠、为民谋福、以天下为己任的心性和品节。实践反复证明,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振,国无精神不强。
夏明翰烈士就义前写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我们今天读来依旧感动。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没有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都是难以生存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犹如民族思想脉动的主旋律,这个旋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形成或悲壮慷慨或昂扬激越的不同乐章。例如:民主革命时期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好八连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峰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改革开放时期的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新时代的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一带一路精神等。各种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我们更需要每个人“有点精神”,在风雨来临时“有点精神”,在事关百姓利益的事情上“有点精神”,在疫情来临时“有点精神”,在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绊脚石面前“有点精神”。(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