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概念:目的、观点与真理

目的与手段


经常会说,用钱买时间,买时间来干什么呢?玩手机、刷朋友圈、刷微博、微信聊天打屁,这似乎是换一种舒适的方式浪费时间而已,并没有起到用时间成长自己的作用。这几乎是标准的本末倒置,是应该用钱来换时间,只是在换之前,先考虑好换来的时间做什么。

从开始学英语之后,发现了关系错位,先确认目标,再思考手段。当有了目标,比如学英语,这个目标足够重要,足够刚需,就会抽出所有时间,来行动,做准备工作,之后的成长,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在没有这个目标之前,根本没有实际地用钱换时间。

再比如旅游,旅游的目的是放松自己;而不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最重要的是发朋友圈,不然朋友怎么知道自己出来旅游了。这是一种颠倒,只是有时会沉迷手段,忽略目的,导致本来来放松的,结果比上班更累。比如旅游时,早上很早起床出发去玩,精打细算,到了中午才到目的地;出去旅游,为省钱,走回来,而没有坐车。

最后《三体》中,那个失败的好人程心,就误解了爱本应是目的,却被当作手段使用。最终迎来了悲催结局,这也是为什么说目标在手段之前的,先有目标再想办法达成。手段则是以正合以奇胜,意思就是,要走正道,而后出奇制胜。

事实与观点


前一段与同事爆发了一场争执,当时没有感觉,现在想来,当时好蠢啊。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当时没有分清楚事实与观点,首先事实,真实存在、客观发生,基本上没法改变,它只有真假之分,这也只需要验证而已,且不是核心争论的点。

其次观点,观点是什么?是基于事实或某种反馈,根据以往自身的经验和阅历,而后形成的自己的一种看法。假如不到三十岁,还有改变的可能;假如三十岁之后,改变难度五颗星;假如年龄六十岁以上,基本不可能改变。非常主观且个人,而且这个同事已经三十岁以上了。

根本没必要、没意义做这件事,基本不可能改变,还直接影响了接下来几天的心情。真是亏大发了,当时没意识到这一点的我,用尽全力跟对方争执他的观点。可实际上,观点是没有对错的,假如现在,重新来过。可能会说,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很有趣,称赞支持,而不是争执。

真理与时机


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把自己坚信的观点,认为是对的,当作真理。可现实是,真理的反面是另一个真理。比如经常说练习一项技能需要刻意练习,需要长时间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反面观点是,有时候混乱,反而更有益于激发创意和高效工作。这两个观点来自两本书分别是《刻意练习》与《混乱》。

而每个真理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权重一样,那么遇到事情该怎么做选择呢?科学的解释是根据时机,相机而动,之所以用这个真理,不用另外一个真理,是时间和面对环境的不同。这个取决于什么呢?价值观,简单说就是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价值观决定选择,选择决定结果,结果决定命运。​选择时机,相信真理,能带来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意外的惊喜,如果这个惊喜是刚好是自己想要的,那这可能就是完美时机了。我也是从一本书中认识到这一点的,对我的冲击很大,书名叫《见机》。

为什么有些电影、电视剧的结局让我感觉很震撼?有时,最初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能依照朦胧的目标探索,走着走着,发现原来自己想要的另外一种,而这些,一出现就会记住,好像它一直藏在我的心里。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行万里路而后回到内心深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更新概念:目的、观点与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