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成道经二七章 圣人恒善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疵,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㤹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唯知乎大眯,是谓眇要。

二、译文:

行走者的最好选择是没有痕迹。言谈者的最好选择是没有瑕疵。计数者的最好选择是不用筹策。关闭者的最好选择是没有栓梢却无人能开启。捆缚者的最好选择是没有绳索却无人能解开。

所以圣人认为永恒变化是最好选择。怨恶于人君而不遗弃人君,怨恶于物而不废弃物,这叫做“抑制好恶的能力”。

认为永恒变化是最好选择的人君,是人人赞许的人君要效法的。不认为永恒变化是最好选择的人君,是人人赞许的人君要借鉴的。不尊重要效法的,不爱惜要借鉴的,虽有智慧而终为迷惑,这就叫做“有发现被隐匿形迹要领的能力”。

三、字义:

[广韵]:善,良也,佳也(高明的,良好的)。

[说文注]:行,人之步趋也。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行,统言之也。行,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增韵]:辙,车轮所碾迹也。

[正韵]:迹,音积。与迹同。[释名]:迹,积也。积累而前也。

[玉篇]:无,不有也。[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

言,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旣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瑕疵,一是指玉的斑痕,比喻有危害的缺点,泛指一切缺点,二是指毛病,比喻人的过失或事物的缺陷。

[正韵]:数,算数也。羣经音辨:计之有多少曰数。

筹策,1、指亦作“ 筹筴 ” 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2、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

[广韵]:用,使也。[左传·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

[说文]:闭,阖门也。

关钥( 钥,古同“钥”,锁钥。),1、锁匙。2、比喻控制,约束。3、犹关键。

[说文]:启,开也。

[说文]:结,缔也。[前汉·五行志]:衣有襘,带有结。[注]:结,缔结之结也。

[说文注]:,索也。易:系用徽纆。刘表曰:三股曰徽,㒳股曰纆。按从黑者,所谓黑索拘挛罪人也。

[说文注]:约,缠束也。束者,缚也。[诗·小雅]:约之阁阁。[传]:约,束也。

[博雅]:解,散也。[玉篇]:解,释也。

[集韵]:㤹,音求。怨咎也,谓怨恶之也。

[尔雅]:弃,忘也。[战国策·秦策]:子弃寡人。[注]:去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水官弃矣。[注]:废也。

财,[礼器]:设于地财。[注]:财,物也,各是土地之物。

袭,[礼·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服之袭也,充美也。[聘礼]:裼降立。[郑注]:裼者,免上衣,见裼衣(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古人服制,裘衣上着裼衣,裼衣上着外衣。裼衣文饰,礼质则袭,不袒外衣,是为充美,即美不外见;礼文则裼,袒露外衣而见裼衣,是为见美,即郑此注谓“君子于事以见美为敬”。

[增韵]:充,实之也。[礼·王制]:充君之庖。

[說文]:貴,物不賤也(重視)。[書•旅獒]:不貴異物,賤用物。[廣雅]:貴,尊也。貴賤以物喻。猶尊卑以器喻。

[玉篇]:师,象他人也。[增韵]:师,法也,效也。

资,[仪礼·聘礼]:问岁月之资。[注]:资,行用也。[战国策·秦策四]: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资臣万金而游。[高诱注]:资,给。

虽,与唯通。[礼记·表记]:唯天子受命于天。[注]:唯当为虽。

[正韵]:知,与智同。[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谓之知。

[说文注]:迷,惑也。[心部]曰:惑,乱也。

[正韵]:眇,微也,细也,末也。[前汉·昭帝诏]:朕以眇身护保宗庙。

要,䙅也。[玉篇]:䙅,襻也。[诗·魏风]:要之襋之。[传]:要,䙅也。[晋书·五行志]:泰始初,衣服上偏下丰,着衣者皆压䙅。[类篇]:衣系曰襻(系衣裙的带子、衣服上用布做成的钮扣圈套)。[刘孝标诗]:襻带虽安不忍缝,开孔裁穿犹未达。


四、说明:

在理解这一章的内容之前,须回头看看前面章节里老子的一些论述:

道经十五章:

原文:与呵,其若冬涉水……保此道者,不欲尚盈,夫唯不欲尚盈,是以能而不成。

译文:先事而备,则审慎亦如冬天涉水而人不知去就……以这些为准则的循道者,不希望不断地呈现自身外观形制。因为唯有不希望呈现自身外观形制,所以通过变化来掩匿自身而不成就自身外观形制。

道经十六章:

原文: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方作,居以颁复也。夫物员员,各复归于其根,曰静。情,是谓复命。

译文:达到运动限度,坚持如实地呈现外观形制。万物皆处在运动中,处于运动中是为了不断地呈现结果。每个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各自再次呈现它应有的变化结果,称之为静。如实地呈现它应有的变化结果,就叫做兑现运动的结果。兑现运动的结果,就是自然的规律。

道经十九章:

原文:视素保朴,少私而寡欲。

译文:向外呈现自身越少越能保全自身变化的活力,物由大渐小而欲望始多终少。

道经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浧,则新。少则,多则惑……不自视,古章。不自见,古明。不自伐,古又功。弗矜,古能长。

译文:衍生万物而不衍生自身才能保全自身,弯曲的才能伸直。用“静”来反映运动变化的结果才能呈现自身,拂拭的才能复旧如初。不断变化才能发展自身,固化的才能造成裹足不前。……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荣耀。不自逞已见,所以辩事非。不揽功诿过,所以见功绩。不矜持自尊,所以为官长。

整理上面四章的内容,都在关注着一个点,即,通过变化来隐匿自身,并通过“静”的反推运动功能来守住对方的“静”,以此来达到保全自身的目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本章的内容了。

一、何为“善者”?

老子对“变”的感悟是深入骨髓的,对“变”的应用达到了匪夷所思的本能程度。今人要达到老子随物赋形,不成一物的“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我们看看“善行者无辙迹”的意思。如果一屋子人当中,有一个人知道你是何时离开的,怎么离开的,你就不算行无辙迹的人。如果一屋子人中,没有一人知道你是何时离开的,怎么离开的,你就是一个善于变化的行无辙迹的人。其它的善言者,善数者,善闭者,善缚者皆为此意。

达到善行的结果,老子认为是思想善于变化。只有思想善于变化者,才是真正的“善者”。

思想能变化的直接体验就是:在肯定时想到否定了什么,在否定时想到肯定了什么。凡事“绝学无忧”,乃能达到中性思维而不走一端。

这篇文章前面列出的四章内容,会有更多收获。“与呵,其若冬涉水”就是“善行者无辙迹”的另一种写法,两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

二、何为“袭明”?

原文:㤹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先贤及今人多理解此句为“救人而无弃人”,理解成“救”字是违背老子本意的,更不符合老子“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约束而不干预”的宗旨。把“㤹”理解成“救”字,也是典型的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

㤹,本义是指人的好恶之心,常人是无法控制好恶之心的,凡事皆为好恶所驱使。而若是能凡事控制自已的好恶之心,就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品德了。

德经五十六章:

原文: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这六个“不可得”就是“㤹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的本意。也就是凡事无好恶,则万物皆可得的意思。

先贤及今人对“袭明”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的,按儒家思想去解释的“袭明”,永远没有社会实践意义,只是永远的空话而已!

袭,[礼·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服之袭也,充美也。[聘礼]:裼降立。[郑注]:裼者,免上衣,见裼衣(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古人服制,裘衣上着裼衣,裼衣上着外衣。裼衣文饰,礼质则袭,不袒外衣,是为充美,即美不外见;礼文则裼,袒露外衣而见裼衣,是为见美,即郑此注谓“君子于事以见美为敬”。

从“礼质则袭,不袒外衣,是为充美,即美不外见”可以看出,“袭”字有“美不外见”的意思。

何谓“美不外见”?美而不现,则人之好恶无从起也。可见,“袭明”有“抑制好恶的能力”的意思。如果还不是很明了“袭明”的意思,可以看老子下面的话:

原文: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塞亓兑,闭亓门。挫其阅,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袭明”就是“玄同”的意思。德经五十六章的内容就是在讲解道经的“袭明”,并将“袭明”的含义上升到“玄同”之德的境界。

三、何为“眇要”?

先贤及今人对“袭明”的理解也是五花八门的,按儒家思想去解释的“袭明”,永远没有社会实践意义,只是永远的空话而已!实在不知道如何感慨了,重复一下吧,感受下“重复的力量”!

要,䙅也。[玉篇]:䙅,襻也。[诗·魏风]:要之襋之。[传]:要,䙅也。[晋书·五行志]:泰始初,衣服上偏下丰,着衣者皆压䙅。[类篇]:衣系曰襻(系衣裙的带子、衣服上用布做成的钮扣圈套)。[刘孝标诗]:襻带虽安不忍缝,开孔裁穿犹未达。

从《晋书·五行志》的描述可以看出,“要”是指把腰上的带子系在一起的扣眼。可见“眇要”有“不易为人发现的扣眼但作用关键”的意思。

道经三十六章:

原文:将欲拾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去之,必故与之。将欲夺之,必故予之。是谓微明。柔弱朕强。鱼不可说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视人。

本章的“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就是道经三十六章的“鱼不可说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视人。”的翻板,两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不要因已之好恶而放过事物的关键要素。

“眇要”与“微明”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一致的,“眇要”就是“微明”,“微明”就是“眇要”。两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有发现被隐匿形迹要领的能力”。

本章初看有些凌乱,但品读之后可知老子此章就表达了一个观点:善者,有发现被隐匿形迹要领的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内容可参阅作者的“道德经原成”系列视频。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你的点赞、关注,是一种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原成道经二七章 圣人恒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