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科普即治疗

踝关节是一个由下胫腓关节、距上关节以及距下关节组成的关节复合体,其主要功能是把足与腿连接在一起。由于复杂的关节组成,踝关节拥有强大的运动能力(属于椭圆关节),能够完成矢状面、水平面和额状面的三维运动,而同时为了保证整个结构能够协调运转,踝关节需要由包括骨、关节囊、肌肉以及韧带等在内的大量结构提供连接与支撑。因此踝关节的稳定需要各个结构都能完美地完成各自的任务,一旦一个结构出现问题或者在突然的外力作用下稳定结构反应不够快的话,就会出现结构上的损伤,进而导致整个关节运动的瘫痪。

踝关节扭伤的直接结果一般都是包括ATFL、CFL以及PTFL的外侧韧带组织的损伤(内旋损伤)。损伤一般在踝关节内旋、跖屈、内翻的时候发生。发生时机以踝关节负重变化(例如起跳后落地,踝关节突然由无负重变为负担数倍的身体重量)的时候为主。如果是ATFL损伤,那么损伤会在踝关节跖屈时受到暴力内旋的时候发生(例如把脚尖绷直然后用脚外侧去铲人,或者是走路踩空时崴脚);如果是CFL损伤,那么应该是踝关节背屈的时候受到了暴力内旋或内翻(例如走路踩到突出地面的东西时崴脚)


踝关节损伤后的病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与康复期。


急性期:从损伤开始到炎症反应指标(疼痛、发热、肿胀、变色、功能丧失等)达到巅峰后并开始下降的阶段,一般是伤后0-24小时
亚急性期:代表伤处从炎症反应阶段向组织修复阶段的过渡,可表现为组织出出现胶原蛋白堆积和毛细血管的生成,一般是伤后24-48小时
康复期:代表组织开始进行全方位的修复进程,一般是伤后第3-4天开始,至完全康复根据伤情需要2-5周不等

踝关节扭伤的处置程序

了解受伤的具体原因之后,现在可以开始最重要部分讲解,那就是如何在寻求医疗帮助之前或者是医疗帮助难以及时获得的时候如何对自己受伤的脚踝进行处置。首先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损伤发生至损伤发生后48小时)我们需要完成的目标是:保护受伤踝关节,防止二次损伤,控制疼痛与肿胀、预防由于炎症反应导致的局部组织出现缺氧性损伤。

目前在运动医学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急性踝关节扭伤应对体系,其名称为PRICE(或RICE)程序,包含五个必须一同进行的处理内容:


P-保护(Protection):保护扭伤的踝关节,停止受损伤的运动或活动进程,使用合适的拐杖替代行走。
R-休息(Rest):除去必要的诊断过程,尽可能保持伤处休息不负重,可以进行无负重、无痛范围内的主动活动。
I-冷疗法(Ice):对踝关节采用冷敷等冷疗法,每2-3小时冷敷总时长不超过20分钟,推荐保持冷敷温度12摄氏度,每两个小时冷敷15-30分钟。适用于损伤后前2天。


C-加压包扎(Compress):对伤处加压,可以通过弹性绷带对伤处进行加压包扎,预防可能出现的肿胀情况。
E-抬高(Elevation):抬高患肢,在卧位的时候将伤处抬升至心脏水平面以上,避免血液循环受阻,预防肿胀产生。

其中冷疗法可有多种方式进行,包括冰袋、冷水浸泡、冻水杯、化学冰袋以及冷喷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0摄氏度以下的冰敷直接接触皮肤会导致组织受伤,所以在自己冷敷的时候可以垫一层毛巾或着隔着薄衣物作为保护层。

加压包扎也有多种方式可以进行:弹性绷带、运动贴布、综合护具以及部分可以同时提供冷疗和加压的治疗设备。由于急性炎症会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导致液体向组织渗出。对受损部位的皮肤进行加压包扎可以限制毛细血管的渗出、还能提高该部位的组织液浓度压力以抵消由于炎症而增加的组织内渗透压差距。如果没有自行加压包扎的条件可以寻求医疗机构进行(一般在门诊即可)

除去主要的PRICE程序以外,还可以通过服用或涂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来帮助止痛和控制炎症。目前市面上可以自行买到的NASIDs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其具体使用方法请严格遵照医嘱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喜欢在关节扭伤后采用温热疗法的方式试图帮助“活血化瘀”,但是传统上来说在踝关节扭伤后并不推荐使用温热疗法,主流观点认为热疗会增加肿胀的风险、加速血流流速并加重渗出。而且因为相关研究的结果以及高质量研究的缺乏,热疗法目前依旧不被推荐在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使用。在康复期使用热疗法是一个尚未得到足够实验数据验证的方法。

所以各位遇到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朋友们不用再惊慌失措,只要损伤后争取第一时间开始PRICE程序,并及时就医以寻求帮助,基本上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好的康复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踝关节扭伤科普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