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试 课程分享21 2022-10-03

数字测试      课程分享21

       这是通识选修课《经济研究中的计算方法》第七讲的内容之一。

       数字测试是行为经济学家惯常使用的工具,因为他们认为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人,人的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行为经济学

一、数字测试    

       1987年的某一天,美国《金融时报》上出现了一则奇怪的广告,邀请银行家和商人参加一个数字竞猜比赛,参与者必须在0到100之间选择一个整数寄回去。谁猜的数字最接近所有数字的平均数的2/3,谁就是赢家。奖品是协和航空从伦敦到纽约头等舱的往返机票,价值超过一万美元。

       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选择?根据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应该理性地选择一个数字,可是,怎么选才是理性的呢?

       你显然不知道其他人会选择哪个数字,这样一来,想要理性也有点困难。所以,你可能一开始会做一个大概的猜测:也许人们选择的数字在0到100整个范围之间随机变化,这样的话,平均数大约是50,所以33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33接近50的2/3。

      但接着又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如果其他人都和你想的一样,情况又会怎样呢?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其他人也会选择一个33左右的数字,所以平均数就不是50,而是33左右,那么33的2/3就是22。

       当你觉得可以把这个数字寄过去时,问题又来了。按照这一思路再仔细想一想,如果其他人又和你想的一样,那么平均数就是22了,所以最佳的猜测实际上在15左右。

       以此类推下去,你想得越多,数字就会变得越小,而真正的疑问也来了,你究竟该停在哪个数字上?继续按照这一逻辑推理,你会开始怀疑每个人都会选择一个非常小的数字,甚至可能就是0。

       而实际上,0这个数字也是一个符合数学逻辑的答案,因为0的2/3还是0,每个人都选择0的话,那么每个人都猜对了。理性的经济学家会选择0,但是除了他们之外,其他人会这么选吗?

       也就是说,0是最为理性的选择。问题是,是不是每个人都足够理性?

       结果出来了,的确有人选择了0,但是并不多。

       这个奇怪的猜数游戏是由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塞勒设计的,当他把寄来的数字列成表格的时候,发现有少数人真的选择了0,而很多人选的都是33和22——逻辑思维停止在了第一步或第二步的人居多。

       最后的统计结果,平均数是18.9,赢家选择的是13。

       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 行为经济学家)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说明理性的经济学家头脑中人的行为方式与现实生活明显不符,最理性的选择往往不是最合理和正确的。这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论(game theory)问题,它讨论的是理性的人在竞争性的环境中,怎样才能有最佳的行为表现。

       举个例子,早晨开车去上班,为了避免交通堵塞,你选一条平时不走的路,或者提前10分钟出发。但这样做能不能一路顺畅也很难说,因为别人也会这样想。

       经济学中有个观点,认为股票的价格必定反映了其公平合理的价值,因为投资者是理性的。但事情没那么简单,比如某聪明人经过调查研究后,买了一只被低估的股票,持股待涨。

       象塞勒的猜数游戏中的人一样,他对股票的看法也许是对的,但把人想得太简单了,因为还存在着非理性的投资者,他们完全得不到资讯,觉得自己会输钱就会抛售,使股价下跌。

       以上两例说明一句话:你永远也猜不出别人怎么想。这是塞勒游戏的结论。

       小游戏,大道理。

二、理查德•塞勒

       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男,1945年9月12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先后在凯斯西储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67),罗彻斯特大学取得文学硕士(1970)和哲学博士(1974)学位,芝加哥大学教授,系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现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Robert P. Gwinn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行为决策研究中心主任,因行为经济学方面的贡献获得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理查德·塞勒

       塞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此外,塞勒的研究领域还包括金融学领域、决策心理学。是行为金融领域的创始人之一,研究认知限制如何影响金融市场。

       在行为金融学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

       塞勒的学术观点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可能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行为必然会受到各种“非理性”的影响。很多从传统经济学角度看来是“错误”的行为,经常被忽视,但往往正是这些行为导致了那些“看起来很美”的决策最终失效乃至酿成恶果。

三、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行为经济学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不是新学,只不过,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它沉寂了几十年。

       狭义而言,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产物。广义而言,行为经济学把5类要素引入经济分析框架:⑴认知不协调-C-D gap;⑵身份-社会地位;⑶人格-情绪定势;⑷个性-偏好演化;⑸情境理性与局部知识。

行为经济学

四、行为经济学的几位重要人物

       对于行为经济学来说,2002年是个标志。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和经济学家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分享了该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该奖第一次颁给心理学家,也是第二次颁给没受过正统经济学训练的学者。(上一次给了数学家纳什)

       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1934年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1954年毕业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获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2002年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15时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丹尼尔·卡内曼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分享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丹尼尔·卡内曼

       卡内曼是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

       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Vernon Lomax Smith),1927年1月1日--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威奇托,1955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拥有普度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头衔。还是加利福尼亚查普曼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教授、乔治·梅森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经济学研究学者、莫卡托斯中心成员、国立中山大学名誉博士。

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

       史密斯获奖的原因是“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从卡内曼得奖那天开始,行为学(Behavioral science)正式走入大众视野。多年来被经济学家们讽刺挖苦的行为学及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也结合经济学的内容,摇身一变成为行为经济学,并逐渐在世界上最好的经济系(比如哈佛的经济系)成为博士项目的基础课程之一(以前就是宏微观经济学加计量经济学)。

       这么多年过去了,行为经济学(含相关方法的实验经济学)进一步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直接辐射到各商业分支功能如金融,营销和会计等方面的研究。

       行为经济学开始用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决策例子作为实验内容,直接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几个关键假设。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说到行为经济学,不能不提两个人,一个是上面提到的卡内曼,还有一个是他的犹太老乡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卡内曼和阿莫斯还是校友(希伯来大学的本科)和战友(据说两人一起加入以色列国防军扛过枪),两人最后都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教书,又成为同事。

       阿莫斯和卡内曼两人合作了几十年,发了多篇文章,包括让卡内曼得奖的那篇(1979年的Econometrica)。但为什么阿莫斯没得奖呢?因为他于1996年就去世了。比起82岁得到通知后去世的威廉·维克瑞(没来得及领奖),更为遗憾。

       其实这种事发生了不止一次,比如大卫·盖尔也是。

       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1937-1996),美国行为科学家,因对决策过程的研究而著名。他的工作不仅对心理学,而且对经济、法律等需要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的领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198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5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而他的合作者卡内曼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阿莫斯·特沃斯基

       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1914-1996)。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996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威廉·维克瑞与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莫里斯,以表彰他们“在不对称信息下对激励经济理论作出的奠基性贡献”。不幸的是,维克瑞教授在得奖3天之后,在前去开会的途中去世。

威廉·维克瑞

       三号人物就是这位本文主角,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2017年获得诺贝尔奖。

       和卡内曼、阿莫斯不同,塞勒是经济学博士出身。但是他毕业后转身就挖起传统经济学的墙角(主要是微观经济学)。30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不亦乐乎,终于把自己挖成了一代宗师。塞勒被认为是行为金融学最重要的创始人。

       他是禀赋效应提出人之一,前景理论也有点小贡献,但是这些成就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三号人物。塞勒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于1980年代初创立了能和前景理论媲美的心理帐户理论(mental accounting 简称心帐理论)。那时他还不到40岁。

       俗话说,人人心里都有一本帐。塞勒说,不对,人人心里都有几本帐。此乃心帐理论的核心。

理查德·塞勒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测试 课程分享21 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