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死亡”让我们懂得“爱”

提到“死亡”,总让人联想到黑暗。

因为死亡意味着逝去、消失,没有未来,归于永恒的黑暗。

我们忌惮,回避。我们恐惧,害怕。

但是这部韩剧,把死亡摆在台面,用极尽温柔的方式,讲述一个个死亡背后的故事,来表达各种深沉的爱与情感,相互治愈。

和很多“死神”的故事不同,遗物整理师是现实中的一种职业,他站在生死的交界线上,为亡者传递讯息。

“有人死亡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一)我们与“物”的关系

遗物整理师,并不仅仅是遗物的整理,更是对逝去之人的“读懂”,通过那一件件的物,去了解逝去之人的经历和行为,去读懂对方的爱好、心愿、心中的执念,以及背后代表的爱与情感。

与其说是遗物整理师,更可以称之为“死亡读心师”。

这需求超强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才能做到。

剧中主人公可鲁,突然失去了一直相伴自己的父亲,他与父亲的房子里,双人拖鞋,双人杯子,双人盘子……,处处都透着两个人温暖的生活气息。

而可鲁父亲静佑的工作室里,有一个尘封的柜子,里面锁着一个尘封的故事,等着人去发现。

锁柜里是一双双的运动鞋,给弟弟尚久买的不同年龄穿的,这些珍藏的鞋代表着承诺,代表着对弟弟的爱。

尚久发现后,这才发现,自己从未被哥哥抛弃过。

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保存几十年舍不得穿的红色保暖衣,藏在床下脏兮兮的钱,智能摄像头说明书,就连没有吃的泡面都有着背后的意义。

我们与“物”的关系已不能用简单的购买和属于来概括了。

我不禁在想,未来的我在归于尘土之后,会留下什么,这些留下的,又能表达些什么呢?

我坐在家中,环顾四周,对生活的热爱?珍惜?

嗯,是该重新审视与“物”的关系了。

(二)“死亡”与我们息息相关

剧中主人公可鲁年幼的时候失去了母亲,是病逝的。长大了,本以为可以一直和父亲相伴,却未能如愿,他的父亲,也是死于疾病,突然地迅速的,没给他任何的心理准备。

可鲁的叔叔尚久刚出狱,就得知自己的哥哥病逝,而他曾经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徒弟,虽然是失误。而且,他也是孤儿,很早就接触了死亡。

一集集的故事里,死亡的还有,年纪轻轻工作努力上进的青年,身患老年痴呆的老人,漂亮乐观的幼儿园老师,勇敢的年轻医生……

唯一“正常”的可能就只有主人公可鲁的邻居,同年龄女性朋友兼青梅竹马树木了,树木是个可爱、热心、善良的女孩,有爱她的父亲,喜欢念叨她的母亲。

为了帮助可鲁,瞒着对遗物整理师有排斥感的母亲,毅然加入了工作室,成了其中的一员,开始接触“死亡”,没有任何的害怕,恐惧,和排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树木的故事最简单,但“简单”和“正常”的背后总有一丝不对劲,因为她只是一位二十岁的姑娘,却带着不符合年龄的通透,和世俗环境不一样的本真。

或许简单才最为真,通透并不是年龄的专属,树木就只是位善良、热心、友爱的普通女孩。

而死亡也并不可怕,它也不过是最顺其自然的事情,与我们息息相关。

(三)什么是爱?

主人公可鲁年仅二十岁,在剧中开头就展现了惊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但再往后看,就发现主人公在待人接物及表达上有严重缺陷,甚至影响生活。

因为他有先天的社交障碍,无法共情情感。而遗物整理师要想“读懂”逝者,必须有很强的同理心和共情感。

在失去父亲后,可鲁按照父亲的教导虔诚地从事着这份工作,无疑,他成了一位非常优秀的遗物整理师,治愈着他人,也治愈着自己失去至亲的痛。

是父母的爱,让他学会了懂得了爱。

在年轻医生和年轻大提琴家的同性爱情故事里,不被世俗接受的爱,让他们分离。哪怕是死了,也被至亲之人所嫌弃。

可鲁很疑惑,“我以为,不懂得爱才丢脸,爱一个人也是丢脸的事吗?”

我也不由得问自己,什么是爱,懂爱吗?

那位80岁的独居老人,她的儿子也曾爱过自己,是什么让他忘记了爱,露出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还有尚久,明明是位十分性情的汉子,却因为一个误会,因为害怕,而错过了和哥哥的相处,他后悔吗?

可鲁的父亲静佑也是,明明很爱自己的弟弟,却让这个误会一直存在,甚至带到死亡的坟地,他遗憾吗?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不会恋爱的我们》里,女主人公就是一位“爱无能”患者。

虽然是一部偶像剧,但也不禁思考,爱无能?是不会爱了吗?还是不知道怎么爱了?

身处繁华的都市,明明很热闹很喧闹,但夜深人静却越来越孤独,不知道什么时候,内心变得一片荒芜。

我们,连可鲁都不如,是不是很讽刺?

这部剧给了可鲁这样“特殊”的背景,来给我们表达爱的故事,本身也是一种治愈。

它告诉我们,其实爱很简单。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因此我们把爱的人放在心中,记在脑子里,这就是爱。

关心,关爱着他们,学会表达我们的爱。

我们都需要爱与被爱。

你记得多少爱,又需要被记得多少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死亡”让我们懂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