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家用 TCI (可理解性输入教学法)技巧

今年暑假参加的培训之一还是和去年一样, 可理解性输入。本次培训的结构:

这周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培训内容,还是挺有成就感的。除了克拉申教授,其他5位培训专家同时也都是美国的一线教师,教授的语言包括中文、西班牙语、拉丁语和俄语。因此,培训内容就比较平实,涉及超多的一线教师可操作的教学技巧。

当然,TCI 只是江湖中的一个帮派(笑), 基于的自然是克拉申教授的 i+1。当一个人有了大量的目标语的可理解输入,那他就能在听懂看懂读懂的基础上“习得”语言。它推崇的是“习得”,要求的是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让学生在听懂看懂读懂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 pick up 语言。

TCI 非常像孩子学习母语的过程,并且挑战很多常规的教学方式,比如:

1. TCI不赞同“纠错”,认为“纠错”是毫无意义的,只会提高孩子的情感过滤,得不偿失,只要给予足够的正确示范和输入,孩子能够自己习得正确的用法;

2. 它也不提倡“强迫性输出”,充分尊重“语言静默期”,并完全意识到个体差异导致的语言输出时机不同,也就是说老师只管输入,允许学生不输出,直到时候的自然到来;

3. TCI 也并不反对翻译,双语的词汇呈现(书面或口头)甚至是一个常用的技巧......

今天我只重点分享几个在家也可以用的TCI 技巧:

1. 语速放慢。

2. 每节课的新词汇不超过5个,3-5个为宜。

3. 词汇+翻译。

4. 停顿并指认。比如:板书的新词双语释义,在提及时,老师要停下来指着,给予学生反应和吸收的时间。

那么怎么选择这些词汇呢?我们比较熟悉的规定教材一半都是按照主题来编排单元的,基于的是语义簇 (semantic clusters)。但是有研究表明:比起相互无关的词汇,那些相关的词汇学起来要多花一半的时间。

所以如果是有标准教材的,根据TCI的原则,老师很可能需要打乱词汇的顺序重新编排。而在英美国家是没有标准教材的,他们是怎么选择词汇的呢?当然是高频词,比如最开始的 super 7 和 sweet 16:

光有词汇当然还是不行,TCI 的基石是故事,因此技巧之一便是TPRS (Teaching Proficiency through Reading and Storytelling)。Amy 老师介绍了一个编故事的套路:

就是一个角色遇到了一个问题,然后去了A地,没能解决;去了B地,还是没能解决:去了C地,终于解决了。比如角色:一头小恐龙,问题:丢了一个玩具,A地:书店,没找到,B地:餐厅,没找到,C地:博物馆,找到啦!

这个套路有很多可以让孩子发挥创意的地方,比如:这是头长什么样的恐龙?它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书店是怎么样的?它最爱的餐厅食物是什么?博物馆里有什么?等等等等。而且可以看到这个过程中有大量复现目标词汇的地方。

TPRS 只是技巧之一,还有很多跟故事有关的技巧,秋天再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家用 TCI (可理解性输入教学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