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动漫学编剧】注重角色动机——《JOJO石之海》

在这前不着夏、后不着秋的9月,JOJO石之海的第二部分上映。JOJO的大名自然不必我来吹,只是这网飞的窜稀式的播放模式,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能一口气爽到,恨的是爽一口气就没了!

石之海的剧情也一如既往的通俗好懂:主角觉醒了替身,主角招募了替身使者队友,主角遭遇了替身使者敌人,主角欧拉了替身使者敌人。

剧情模式老套,不代表剧情不好看不精彩。

首先,作者荒木老师会在恰当的时机,为众JOJO定下角色的目标,比如打败DIO、比如打败DIO、还比如打败DIO之后的替身制造者……在石之海中,大概交代剧情背景之后,主角徐伦也领到了属于她的主线任务——找到隐藏在监狱中的DIO——的小弟,获得拯救父亲的关键道具。

主角有了目标,并不代表观众就爱看,毕竟“我网页一关,哪管你洪水滔天”。因此,作者还需要为角色添加行动的“动机”。

家都知道JOJO要揍DIO,那么JOJO究竟为啥要揍DIO——动机的作用在于向读者解释这个问题。

徐伦要揍白蛇,目的是救爸爸,这个动机足够吸引读者吗?恐怕还不够,毕竟“我爸摔一跤我当然要去扶”,这是身为子女应该做的。

那么荒木老师是如何处理的呢?

看他为徐伦打造的人设: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几乎没见过父亲;入狱后见到父亲,并得知父亲的身世、家族的秘密以及自己入狱的真相,接触了对父亲的误解;被敌人偷袭,父亲替自己挡枪,濒临死亡。

至此,徐伦的动机完全展现:从小缺少父爱的她,渴望得到父爱,在了解自己的亲生父亲后,产生了一种女儿对父亲的崇拜,再加上父亲舍身救了自己,让自己只得到了短暂的父女情——对父亲的崇拜、对亲情的渴望、对伤害家人的仇恨、对欺骗自己的报复,所有的情绪汇集在她的目的中,定要将敌人欧拉欧拉!

什么是角色的动机?这就是角色的动机!让人看了之后都得说一句“还有这事?揍他丫的”!

总结一下,描写角色的目标很容易,只要借角色之口说出来即可,“我要当火影!”“海贼王我当定了!”“教练我想打篮球。”,但是要让读者认同并对角色产生共情,去支持声援他去实现目标,就考验作者对角色的塑造和刻画了。

当然,像JOJO这样,从一开始就定下角色的目标和动机,并且无论剧情如何发展也不动摇,倒也能体现出角色的性格特征。

但如果对于角色动机的产生或转变描述不到位,对于故事的走向和剧情的发展,就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以曾经的原创话题番《全员恶玉》为例。女主一开始由于误会,而被卷入到恶人们的任务中,被判定为恶人的一员。在这个阶段,女主的目标是苟全性命于乱世,回到以往的日常生活中,虽普通但容易被人理解,再加上新奇的世界观、个性突出的人物以及紧密的叙事节奏,一度掩盖了“女主其实是被剧情被动推着走”的事实。

随着剧情发展,世界观的真相被角色以及读者所知晓,女主也面临着选择,是遵循一开始的目的回到渴望的日常生活,还是拯救眼前可怜的兄妹。当然女主是没得选,动画制作方已经替她选了,但这一点不能明着告诉观众,得编一个像样的理由,让女主说出来呀。

而女主给出的理由是“无法扔下两个孩子不管”。

嗯……

细想的话,逻辑上没毛病。然而,你这是在讲故事啊,谁跟你讲逻辑?讲故事,要的就是一个情绪、一个氛围、一个感受。正是因为女主在前期的表现,被身边的恶人们的个性所掩盖,导致其特点无法很好地展现出来,无法得到读者的认同,最终所体现出的“人类最朴素的价值观”也成为压低动画评分的元凶。

角色的动机,体现的是角色对于自身目标的认同度,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体现着角色的成长与转变。想要自己塑造的角色受读者喜爱、得到读者认同,在角色动机上,一定要多下功夫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动漫学编剧】注重角色动机——《JOJO石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