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八刀|作者
林送一|编辑
九分财经|出品
2020年过去一半有余,疫情的联动影响还在继续:
315晚会延后4个月在715举行,全网感慨“穿越时空”。
从三文鱼到冻虾,冷链海鲜频频被检查出新冠病毒,日料店门庭冷落。
香港多区爆发疫情,开关遥遥无期,晚餐堂食成为旧梦。
国内疫情逐步稳定,市场民心却忧虑重重:新冠疫情到底何时结束?随着而来的市场震荡又将持续多久?下半年的经济还能行吗?
就此,张文宏医生的观点是,新冠疫情或持续一到两年时间,社会要努力适应疫情“新常态”,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恢复经济和民生。
资本市场无疑是实体经济的“供血管”,要恢复经济和民生,首要任务就是让资本市场“活”起来。然而,2019年“资本寒冬”席卷境内,已经令金融从业者叫苦不迭。在2020年的“地狱模式”开场下,市场如何自救解困?
三倍速开启创业板,真的靠谱吗?
6月12日,正是科创板开盘一周年前夕,证监会于深夜发布实施创业板IPO注册制一系列管理办法,深交所也同步发布了相关业务规则及配套细则,可说是国家给市场下的一剂猛药。
回顾去年,科创板从表态到正式开板用时6个月,速度已经让市场咋舌。而今创业板的注册制,从宣布到实施仅用了46天时间。这在股民中引起巨大震荡,纷纷称其为“三倍速改革”。
感叹的同时,也有投资者质疑其严谨性,为了应对疫情后的市场低迷,“超速改革”是否会带来更大的市场风险?
专家称:“这个对比本身是不严谨的。科创板从无到有,是从0到1的创建过程,而创业板在原本的基础作改革升级,并以科创板的经验为辅助,只是从V1.0到V1.1,其背后的工作量和流程制度,完全不同。”
当然,考虑到我国向来讲究稳扎稳打,注册制的改革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这背后,固然有疫情带来的危机推动,和国家刺激‘后疫情市场’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国家加速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
创业板改革:“站在科创板的肩膀上”
2019年,当科创板走出注册制第一步,为“核准制为王”的A股市场撕开一道口子。市场便扬起了“注册制大势所趋”的热议。而监管层在创业板“一周岁生日”前夕开启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似乎也传达了某些传承之愿。
从相关规定上看,改革后的创业板,确实吸收了不少科创板的经验。除了注册制本身必然会带来的注册流程简化、包容度提升和IPO进程加快外,另有几个细则,几乎是直接复制黏贴科创板:
表格来源:公开资料
此外,本以包容度著称的创业板,还学科创板列了个“黑名单”(行业负面清单),提出农林牧渔、采矿、纺织等十二大行业企业原则上不支持申报上市,但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企业除外。
科创板服务国家战略,以“科创”为名,对申请企业所在行业实行严要求合情合理,但创业板本以门槛较低为卖点,虽然板块本身构成以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为主,但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如此“科创化”的行业负面清单,却透露出些许“与科创板论短长”的意味来。
有人说,深交所与上交所的关系,就像“北乔峰”与“南慕容”。虽说是携手共同撑起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大旗,但也确实存在市场竞争关系。而首先试水注册制的科创板与创业板,无疑是两个交易所竞争未来上市标的的前锋。
创业板PK科技板:“科技+”与硬科技
专家认为,目前创业板和科创板产生的竞争,主要来自于定位的部分重叠。科创板服务于国家战略,吸收突破核心技术、市场热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突出“硬科技”特色。
而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双创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讲究“科技+”的未来感。二者之间区别虽然十分明显,但也存在着部分重叠。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对于同时满足上述两项定位的成长型科创企业而言,创业板和科创板具体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在两板之间究竟如何选择,成为一项必修课。
就具体发行规定而言,科创板和改革后的创业板存在以下区别: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
可以看出,创业板的发行条件更为精简,也因而更具有市场包容性。
不过,对于创业板在盈利性方面更加谨慎,对于未在境外上市红筹或差异表决权企业、已在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等,创业板均设立了盈利性要求。而在不计盈利的“市值+收入”发行条件中,创业板对市值的要求也高于科创板。
此外,科创板对科创企业针对性更高,设置了特色性的“市值+收入+研发投入”及“市值+技术优势”两档上市标准,为具有突出技术优势和技术投入的公司提供了“供血”平台。
“除了上市门槛外的区别外,科创板对于‘硬科技’的强调和定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本身的资本品牌打造和传递。”Morningstar启辰公关执行董事、联想创投专家顾问吴恺先生认为:“创业板强调企业本身的成长性,本质上属于A股主板的‘附加板块’,而科创板从行业和技术上就绑定了国家战略布局,在合适的土壤中,也许将诞生指数级成长的明日之星。”
Morningstar启辰公关执行董事、联想创投专家顾问吴恺先生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目前创业板有创业板800多只股票,而科创板仅有100多只,因此科创板在流动性和集中度上的风险较高。”吴恺称:“但这实际上是作为新兴板块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科创板上市企业的不断增多,以及监管层的逐步改革与完善,其系统性风险相信在未来将逐步降低。”
注册制:是解药还是毒奶?
资深的投资者应该都知道,注册制实际上是全球资本市场的主流,而我国之所以实行核准制,主要是从投资者人群构成和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出发。简单点说,就是散户太多了,投资决策过于“情绪化”,必须严审核、严监管,从而避免市场的混乱。
因此,近两年资本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放宽上市条件、加快上市流程,虽然保障了“活水”,但也带来了投资者保护方面的质疑。在市场上,关于注册制“割韭菜”的质疑不绝于耳。
在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资本市场凝滞压力下,国家加快推进创业板注册制,究竟是“市场解药”,还是“投资毒奶”?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
但有专家认为,疫情虽然是注册制推进的催化剂,却绝不是根本原因。
要知道,核准制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我国资本市场较高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对投资者保护而言作用巨大,却也导致了部分优质企业的外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基建”逐渐完善,市场逐步成熟,加大对外开放、提高市场活力、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新的主题。
近两年来,我国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动作频频,例如推动取消QFII及RQFII限制、加快新三板改革步伐、逐步实施新证券法等。而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进,其实是与一揽子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协同推进的,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的成熟资本市场体系。
“实际上,创业板的注册制对信息披露水平、投资者保护、企业退市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吴恺称:“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件好事。”
吴恺补充:“在注册制下,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核,不对企业做实质判断,将价值判断留给市场。更高的“市场化”程度,往往伴随着更高的市场波动和风险,但也带来了更大的增长想象空间。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若能做好更充分透明的监管信披、更精准有效的企业价值传播、更全面前瞻的危机预防,并通过更高质量的社会责任践行及披露,提高系统性风险防御能力,充分利用新政带来的市场驱动,则未来的增长是可期的。”
END
本文系九分财经原创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转载、投稿、约稿、商务合作
请联系后台
我知道你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