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情若是久长时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鹊桥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牛郎与织女,这个人仙相恋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

        从此以后,文人墨客就有了抒发情感的材料,借以表达心中的郁结。

      但长久以来,人们大多感叹牛郎与织女的不幸,憎恶分开他们的王母,希冀没有那一条银河……

        在他们的笔下,牛郎与织女是哭得泪如雨下的悲剧人物,虽然只有银河之隔,只却能含情脉脉地相望而不能朝朝暮暮相守在一起。

        在喜欢圆满的群体里,人们只觉故事过于凄楚哀婉。

        只有秦少游,那个曾经泪愁如海的男儿,却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豪迈之语!

        在他的笔下,只要相聚时相互珍惜,情意绵绵,即使长久分离,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真正的感情应该可以经得起时间与空间的考验。

        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也是一种美好的爱情。所以,即便每年只有一次的鹊桥相会,人们依然羡慕情比金坚的他们。

        于是,人间的青年男女,也希望有那样美丽的爱情,每到七月七日,在瓜蔓之下,相聚在一起,偷听鹊桥相会中牛郎女织女的情话,或许一段新的故事就会在他们身上发生。

        当然,这样的罕事,在钢筋水泥的都市,哪怕在尚算安宁的乡村,已经很少有人去做了。

        这是因为现代人找到了更好的寄托情感的途径。

        中国人向来是很容易接受外来事物,情人节就是其中一个。

        每年的4月12日,应该是玫瑰飘香的日子,街头的青年男女来去匆匆,却大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可能是手捧玫瑰香气袭人的缘故。

        后来人们似乎觉得一个情人节太少了,就搜肠索肚地找出另外一个或两个来。

        其实,在中国除了女郎与织女的故事,还有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芝与焦仲卿,但最后人们偏偏选中了人神相恋的故事,可能是它更普及化,也可能是它有更多的实现圆满的可能性,更可能是天上的星星会与世永存。

        于是,牛郎与织女相聚的日子,也就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但如果可以,我更喜欢也更愿意,将农历三月三日当做情人节。

        我甚至无数次幻想过,在那古老的溱洧水畔,那个可爱的女孩,手捧新采撷的芍药花,向心仪的男孩子,热烈表达爱意的画面,定然是明媚而动人的。

        这是个情感泛滥的时代,也是个缺乏坚守的时代。所以重提“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似乎更有意义。当然,如果能够朝朝暮暮,将会是更圆满的结果!

        借用汤显祖汤大师的一句话:愿普天下有情的终成了眷属!

        我想说,无论时事怎样变迁,坚守爱情本该有的样子,就很幸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情若是久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