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应该读的豆瓣评分8.8好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注:本篇文章同时发表在我的个人今日头条号以及公众号“荣勤悟跑”

本篇文章5291字,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

“理解万岁”这是80年代流行语,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这句流行语放在当下一点也不过时。生活中谁不希望被理解,但理解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当代的青年,不被理解已经成为一种青年危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能理解青年,能跟他们谈心、沟通交流,书籍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工具。但这类书籍在市面上很少,大多都是枯燥的哲理书,因此今天推荐一本读起来不感枯燥,反而新鲜有味的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字孟实,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先后主编过多种报刊,尤其是他在抗战前后主编的《文学杂志》不仅推出了一大批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品,还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就其主编刊物的态度而言,朱光潜是最庄重、最热诚的报刊编辑家。

本书朱光潜先生(以下简称“朱老”)以书信方式,结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给青年谈论人生修养,指点迷津,深受青年欢迎。书中文笔深入浅出,平易近人,以亲切、平等的对话方式,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把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美学理论说得既明白晓畅,又十分透彻。

01

读书不用坚持,因为它是种乐趣

在读书这件事上,很多学生只读课本,不读课外书。问起原因,都是回答没时间。同样社会上一谈到读书也是很多人都说没空。但真的就那么忙吗?

按照朱老所说,如果每个人每天读三四页,那一个月可以读一百页,一年下来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其实这就是心态问题,看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实际上很多名人,他们比我们普通人还忙,但是他们的学问也是在忙中做成的。比如孙中山先生,每天无论多忙,都会抽空读几页书,这造就了他不仅是个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个学者。

孙中山先生

面对今天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你不努力提升自己,自然会有人替代你。养成读书的习惯是提升自我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本书并没提倡“坚持读书”这一建议,反而是建议广大有志之士能够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好。因为人的乐趣爱好是最不会受到外界因素所干扰,是最能够自律去保持发展的。

读书是一种乐趣

学生朋友,不要以为读课本就是读书,课本只是讲解基本知识,多读课本以外的书籍,有助于发现自己所兴趣的学问并为此做为学问的发展方向。比如业余时间读读历史书籍,如在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对历史感兴趣可以以此来作为自己学问的发展方向。

选书是很重要的事情。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书,你不可能全部读完,就算能读完不吸收也没用。所以在选择上,放弃那些没价值的书,你多读一本没价值的书,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什么是有价值的书?是市面上刚推出的那些新书,还是那些书单上必读书籍?都不是,读书好比探险,不能完全靠别人和书单的指导,得靠自己凭着兴趣方向去花时间辨别和搜寻。

选好书后应该怎么去阅读呢?好的书光读一遍是不够的,但这不意味每次阅读都是缓慢进行,你可以第一遍采用速读的方式,然后再进行第二遍的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带着疑问去找寻心中的答案。除此之外,读完一本书后要做笔记。

为何要做笔记?因为读书的过程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不能光咬文嚼字,要懂得输出,把思考输出通过做笔记来完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笔记的形式可以自行设定,比如写读后感就是一种不错的笔记形式。

02

认真看待升学与选课

在本书的第7封《谈升学与选课》信中,朱老再次提到关于读书的事情。谈及的范围是升学和选课。在对大学的学问上,朱老师给出3点建议:

(1)不要过于迷恋自己学校的名声,不管你是名校还是普通高校,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有真材实料。

(2)选专业的时候,不要随意跟风,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

(3)在大学头一二年中,尽力多选功课,当然也个限制。贪多而不务得,精力时间范围以内,须极力求多方面的发展。

考上名校固然好,但这并不意味考上名校后,就可以自我放纵,每天在学校里过着不学无术、得过且过的日子,其最终结果只会导致你在就业时,事业毫无发展。

我曾在一家国企上班,当时单位里招进来几位海归的博士硕士,刚开始只是普通岗位,3-4年过去后他们的岗位性质和内容依然没有变化,我曾私下问过他们为何没有在本单位争取更高的岗位发展,他们的答案几乎一致:在大学读书那时,没有认真考虑过未来的发展,出国留学只是为了混文凭而已。

选专业为何要凭兴趣来选择?因为专业只有和你兴趣相投,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你的个人聪明才力,让你能够在毕业后能最大程度效力社会。比如你明明对法律感兴趣,可现在热门的是云计算专业,那让你去读热门的云计算你觉得你能在四年里完全掌握这门专业的相关内容吗?你能在这个专业领域能有所建树吗?

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的第一桩事是生活,生活是享受,享受生活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要有钱,它是在培养你的生机。抱着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去学习,去忘却生活,这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意义和价值。

关于多方面发展建议,这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想要提升自我,就得多方面去发展。我有个朋友是做IT运维工作,有段时间他跟我埋怨觉得跟单位里所有人合不来。我就建议他去学习职场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他不赞同,明明是学IT,为何要去学其它专业方面的知识。你看这就是他的个人思想局限性,只局限于IT方面,其实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可以变化为常识,对生活的帮助是很大的。你不去学谈何个人发展。

03

动静结合,尽性而为


谈到烦恼,每次涉及这词,人们总喜欢把它同“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相关联。而长辈们在看待青年人的烦恼一事上,往往拿着“应该不应该”的大道理来说法。

长辈们对待青年的烦恼处理方式,真是让人头疼

其实人生哪里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烦恼之所以会产生,那是人违反自然而产生的现象。何谓违反自然?人生来就好动,能发展,能创造就是顺从自然,反之如果人变得不动,不发展,不创造那就是违反自然,此时烦恼就会乘虚而入。

烦恼的表现,除了形容感觉不快乐的“抑郁”外,还有个词叫“闲愁”,人一旦长期处于闲的状态,就会产生愁绪。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和小孩的生机会比老年人旺盛,但小孩不知道愁苦,他们有游戏相伴,不快乐时可以哭,哭过后就舒畅了。但青年人不行,因为青年人拘泥于礼节,一旦有青年人因为愁而苦,自然就会世人出来指其行为不对,不应该。

在对待烦恼解决之道上,首先应采用动的方式来解决。在此引用下孟子的“尽性”主张,从“尽性”的基点出发结合晋人陶侃的故事做阐述。我个人理解除去那些人人都想要的东西之外,你自己想要什么,那就是性。尽力去追求这个你还想要的东西,那就是尽性。陶侃老年时,每天没事就去把一百块砖从屋里搬到屋外,他对这样子的行为解释是为了不浪费光阴。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对于搬砖这行为在外人眼里可能觉得可笑,可对于陶侃自己,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方式过日子,这是他用来避免生活烦恼的解决之道,也是他的“尽性”发挥。

很多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又不敢去争取。就比如我一个朋友,做着行政的工作,经常跟我埋怨行政的工作让她觉得日子过得不愉快。她说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自己开花店。可她不敢放弃行政的工作,她怕自己开店失败。

她并不是个例,因为许多人和她一样,生命就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一个人只有认清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才会收获一种内在的平和。

那些生活感到不快乐的人,大多是因为心中无法静,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就是前面说的动。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而“感受”是需要通过活动发起,由静来被动获得。这里所谓的静不是相对于动的静,而是心灵上的安静

这种静,可以让人领略生活的趣味,不论是求学处事,还是忙碌于现代生活内心浮躁的人都极其有帮助。可以让我们不受外界因素所干扰,始终保持着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发现生活中的趣事,生活就像艺术画,你得静心才能欣赏这幅画的美。如果你只是个赶时间过场的游客,那自然欣赏不来。感悟生活的乐趣,忙里偷闲,闹中取静,使我们不会一味的忙碌,忘却自我。

我们的生活应该受理智支配呢?还是应该受感情支配呢?如果生活完全由理智来支配,那么生活就很狭隘、冷酷,这个世界将是个无爱的世界。因此需要感情这个调剂品来调味生活。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我们应以仁义之心看待生活。所谓仁就是问心的道德,而义就是问理的道德。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这点也体现在我国伟大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建国政策上,他老人家说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让我们打破凡是都被理智支配这一僵化思想,从实际国情出发,党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情感上多多交流沟通,携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03

恋爱是选择和责任

“多元宇宙”是朱老师在第六封信中提出的有趣概念。起因是在过年假时和朋友闲聊时,谈及青年恋爱价值观的取向时,老师用“多元宇宙”中的“恋爱的宇宙”来阐述自己的见解。

多元宇宙

什么是多元宇宙?对于人来说来说,人生是多方面的,每个方面发展到极点,就会有各自对应的特殊宇宙以及价值判定标准。由于每个人思想不同,所产生的宇宙的种类和体积就各自不同。但尽管如此,有些宇宙是必然会存在于大多数人生命中的。比如“道德的宇宙”,这是与社会俱生的,我们做为社会中人,享受社会赋予的权利,便不能不对于社会负有相当义务,不能不趋善避恶,以求达到“道德的宇宙”的价值标准的最高点。

但“道德的宇宙”并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善恶也不是一切价值的标准,这是国人最忽略的道理。因为不同的宇宙有其不同的价值标准。

在与恋爱对应的“恋爱的宇宙”中,恋爱至上是这个宇宙的标准。朱老在恋爱方面倡导青年人,不要为了自己的私欲、性欲而去恋爱,恋爱是神圣的。恋爱真纯度的高低是这个宇宙的价值评判标准。而涉及到这个标准的因素就是人格的高低。因为日子久了感情淡了从而将移情别恋、由于外貌的变化而导致分手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恋爱,这些只是出于个人的欲望,叫纵欲。真正的恋爱应该是选择和责任,两个人相爱不是因为互相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人,而是互相学会了完美的看待一个不完美的人。

恋爱中的男女

有人说恋爱从心理学上说是人性欲的呼唤,这点朱老不否认,他认为人天生有性欲。按照我个人理解,如果恋爱双方的性欲是站在彼此双方的排他的,这个是正常。但如你只是馋人家身体跟人谈恋爱,那就是纵欲了。

04

谈人生

谈人生是本书所刊登的最后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朱老师讲述了他自己看待人生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自己站在前台,将自我人生中的身份定位同世间万物一样。为何要这样,因为他认为人类之所以会觉得痛苦,就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放下心里的身份重担,顺其自然地过日子,生活本应该就是如此。每个人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

第二种是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许多人把人生看作只有善恶分别的,所以他们的态度不是留恋,就是厌恶。就比如说三国,很多人提起曹操就会说他是恶人。可在那种纷乱的朝代里,谁又是真的是善人,刘备还是孙权?其实谁都不是,都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之争而已。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子的观点看法,是因为许多人在看待事情时,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判断和分析。

在这两种方法的使用上,朱老平时喜欢用第二种。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舞台上既有喜剧,也有悲剧。每个人都是这个舞台后面的导演。人人都喜欢看喜剧,而讨厌悲剧。因为悲剧看多了让人悲观厌世。但人生的价值元素不能缺少悲剧。悲剧往往发生在逆境,而逆境则是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强者会经得起逆境的考验,从中找到光亮,让其奋斗前进。

人生

人生的风景从来都不只属于诗人,尽管诗人眼中的风景最富有诗意;故事也从来不仅属于小说家,尽管小说家笔下的故事集中着生活的热度。

失意时,不妨把风景引入故事,盘腿坐在丛生的荆刺旁边静心休憩,抑或站在绊脚石上放声歌唱,如此则荆刺可爱石头亲切,个中自有一番做人的坦然和傲气;得意时,不妨把故事引向风景,把酒东篱下,盈袖的淡淡暗香里自有一种处世的超然和雅趣。

写在最后:

虽然已经过了大半个世纪,但这十二封信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经典的作品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受用。虽然本书书名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但其实并未制定收信人的年龄就一定得在青年,只要具备中学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是收信人。

纵使你已经过了收信人的年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这十二信的理解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每个人能够读到它都是幸运的。

附上我读的版本,广西出版社出版,可能比较难买到,没关系的,其它出版社也出版过,信的内容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年人应该读的豆瓣评分8.8好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