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学以致用?看《认知觉醒》怎么说!

为什么你每天读书,勤勤恳恳做笔记,生活却依然没有任何改变?看看豆瓣8.8分的《认知觉醒》怎么说!

01 在拉伸区练习

拉伸区,也就是夹在舒适区和困难区之间的区域。想要有所提升,最好在拉伸区练习。如何辨别拉伸区?那些“看起来理解但不是全部理解”和“不太理解但思考一下还是可以理解”的内容就是我们的拉伸区。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学习乐器,我们都应该在这个区域练习,而不是毫无困难的舒适区或无比费劲的困难区。


02有关注点的练习

关注点越多,越细致,我们的注意力就越集中。在拉伸区的练习,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置关注点。以写作练习为例,我们可以按照有无错别字,读起来是否通畅,是否首尾呼应等标准进行自查,自己当自己的教练。


03 如何把被动知识转化成主动知识?

真正的知识不是知道,不是背诵,而是在实际决策时能灵活运用的内容。如何把被动知识转化成主动知识?可以分为三步:转述、迁移和应用。转述: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即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迁移:描述自己的经验,即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应用:即把知识转化成行动。


04 如何关联新旧知识?

1、要有载体,有特别热爱和投入的事去承接你想要的知识。比如我想学习书评写作,那么我就会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知识,根据这个主题进行新旧知识的融汇贯通。2、输入足够多,要涉猎丰富的知识,这里的知识包括书本上的,课堂的,以及现实中的。3、保持好奇心,越不起眼的小食物,越有可能通过关联产生深刻的启发。我们要常常清空自己,让自己像孩子一样保有好奇心。4、还能用在哪?每当被一个知识击中,就停下来想想,它还可以用在哪里?


05 如何建立个人认知体系

寻找触动点,放弃追求形式完整的做法。我读一本书,如果不做完整的读书笔记,就担心自己错过什么。完成读书笔记后,会有短暂的满足感,但再也没翻开过了。反观身边厉害的人,比如我尊敬的领导,比如社群运营大咖——剽悍一只猫,再比如本书作者,都提倡只从书中找一个触动点,付出实践,足矣。可见,建立个人认知体系,最关键是要学会取舍。


06 设法获得持续的正反馈

持续的正反馈有助于保持学习动力。比如我之所以能坚持在日更,是因为完成日更后,“恭喜你日更第XX天”的提示让我很快乐,这就是一种正反馈。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由于目标太大,缺乏正反馈。解决办法是,可以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通过持续记录的方式获得正反馈。


07产出作品获得正反馈

持续打磨高价值的作品,凭借作品换取反馈。比如,我现在朝着写作书评的方向努力,可以通过在自媒体发表,或者投稿,获得反馈。有些不容易获得反馈的任务,比如考证,可以通过背诵、做题,自己给自己反馈。


08 主动休息

给自己定个番茄钟,主动休息,休息的时候做些不花精力的事,不要玩手机。可以看看窗外,散散步等。主动休息可以更好地给自己蓄上精力。


09 要事第一

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奠定一天的基调。这点我深有体会。如果我早起第一件事是看微信,那么这一天我都会觉得失去掌控,随波逐流。如果早起第一件事是看书,那么这一天往往很充实,很有干劲。所以,给自己的一天定好规划,把重要的事放在高效时间做,把想坚持的习惯自动化,非常重要。


10 拒绝模糊,重视清晰力

模糊的想法就会占用大脑内存,使你无法专注于当前工作,效率低下。模糊还会耗费意志力,大脑如果不清楚当下要做什么,就会自动选择做最简单、最舒服的事。要想拒绝模糊,就要重视反思、回顾的作用,重视每天的时间规划。可以用到的工具有:反思日记、每周回顾和下周计划,以及工字形时间台账。


11摈弃稀缺心态,拓展心智带宽

稀缺心态让我们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反而语速则不达。想要做好一件事,我们需要有远见,有计划的实施,克服困难,抵御诱惑,坚定向着目标前进。这就需要我们有富足的心智带宽,要拓展心智带宽,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自我觉知,以下五点,是保持自我觉知的良药。1、保持目标觉知,少即是多。2、保持欲望觉知,审视决策。3、保持情绪觉知,谨慎决定。4、保持闲余觉知,自我设限。5、适当制造稀缺,以成就自己。


这些方法,也许你第一次听到,也许你已经在实践,但却没看到大的变化。不要怀疑,专注、持续的行动,才能突破阈值,实现质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做到学以致用?看《认知觉醒》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