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字里行间的父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

出示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毁灭》;散文《匆匆》、《春》、《荷塘月色》,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文本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

二、整体感知文章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事?

(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考察)

三、研读课文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样的背影?

(设计意图: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样的背影”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师的讲解灌输所无法企及的。)

学生思考回答

1、学生回答:感动的背影

师: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生:“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学生从动词中感受父亲爬月台的艰难,“我”被亲情感动。

用委婉的语调,读出感动

生:“从二、三段家中祸不单行。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给祖母办了丧事,父亲还赋闲在家。在家中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父亲还翻月台为“我”买橘子,令“我”感动。

师:家庭陷入如此艰难的境地,此时父亲的心情如何?

生:心情沉重

师:文中有一句描写了父亲的沉重心情,你们能找出来吗?

生:“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黑色颜色肃穆,祖母刚去世,父亲还在悲伤之中,大马褂说明家庭经济困难,蹒跚可以看出父亲走路不轻松。

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沉重的心情

2、体会懊悔的背影

过渡句:刚才有学生说文章写了父亲对“我”的关心,那从文章哪些地方还看出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生:从第四段父亲不放心茶房亲白送“我”。第五段说父亲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的家庭如此贫困,紫毛大衣应该十分昂贵,他父亲留给他,并给他铺好座位。

师:在最困难的时候,父亲还不忘把最好的留给儿子,同学们,你们能想象父亲不放心茶房,最后决定亲自送“我”的心理活动吗?写一下

学生回答

师: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我”持什么态度?

生:不以为然,暗笑他的迂

师:“迂”什么意思?

生答

师:“我”对父亲的关心不以为然,甚至笑他迂,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太聪明”如何理解?

生:对于自己对父亲做法的懊悔

所以背影里不单单有感动,还有懊悔。背影里还有什么情感呢?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推敲、把握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些词语句子在文本中看起来很普通、平实,但如果仔细思考揣摩就会发现深刻的内涵。)

出示背景材料: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

1923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一王君《生之苦痛与爱之艰难一〈背影〉再读》

3、朗读第七自然段从中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背影?

生答:难忘的背影

生答:温馨的背影

生答:浓浓亲情的背影

……

齐读: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师:这一句包含了“我”的百感交集,以前所有的怨言、矛盾、冷战在此刻化成了一句深情的期待,里面饱含了浓浓的亲情。

同学们,我们再深情地齐读这一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设计意图:学生从文中体会了背影所包含的感激、懊悔、温馨的亲情,深情重读最后一句,在饱含期待与亲情中结束课堂,把亲情留在学生心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背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