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唐长安城的利益空间-以皇帝礼仪的舞台为中心》

妹尾达彦《唐长安城的礼仪空间-以皇帝礼仪的舞台为中心》

隋唐初的礼仪空间:探究隋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中体现的古典性

唐长安城城市规划特征——各种传统思想有机的深入城市规划各处
1.《周礼》模式
周礼中将国都的位置认为是天所制定的地上的中心点,是依天命而君临诸侯的天子的居住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中央宫阙,左右民廛”
上述城市框架在中亚印度西亚地中海等广大地域都能看到,但隋唐长安城的特点是:市设在了宫殿的前方
2.礼制
从魏晋到唐代,在国都南郊举行的祭天的郊祀礼仪,与皇帝权力相关联,在国家礼仪中逐渐受到重视。
太极宫诸宫殿打破了城内左右均衡的布局,显示了在太极殿执掌政务的皇帝度覆盖万物的秩序拥有综合功能。
3.《易经》阴阳五行思想
国都地形的选择:宫殿位于乾卦第一爻和第二爻-与风水思想重合。
风水:用看得见的地上的现象(风、川、丘、山等)来弹指看不见的能量“气”的动向,并能感应这种能量的场所所建立相应的建筑物(宫殿、寺院、民宅、坟墓等)
城市规划与阴阳五行的对应: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与各城门、、寺院的对应
九、五、三等吉祥数在国都建筑的门数、道路数等方面的使用
4.天文思想
太极,在易经中意味着混沌宇宙的原始状态,位于太极殿纸杯的两仪殿意味着生自太极 的万物根源即阴和阳。

唐前期皇帝礼仪的舞台-城市规划与国家礼仪之间的相互关联

《大唐开元礼》开元年间
首先将天地、祖先的祭祀分为大祀、中祀、小祀三个等级;将全部国家公共礼仪分为五礼:吉礼、宾礼、军礼、嘉礼、凶礼。其中吉礼是祭祀天地宇宙的诸自然力以及皇族祖先最重要的礼。
吉礼:南郊圜丘祭祀+城外四郊对五方帝、日月、方丘、神州等的祭祀、对太庙太社先农先蚕的祭祀
宾礼:对外国宾客的礼
军礼:有关军事的礼
嘉礼:以生活中的吉庆礼仪为主,还包括类似人生礼仪的元服、纳后、朝贺、册命等
凶礼:有关凶年和葬仪的礼
下图展示了国都的礼仪舞台,可以感受到唐长安城作为国家礼仪的舞台,被设计成了皇帝和天地诸神交感的祭祀场所,城内外一年四季定期举行皇帝礼仪。这些礼仪使得陈干成成了天地诸神共同守护的宇宙的中心地。
这其中最重要 的皇帝礼仪是祭祀儒教最高神也是宇宙最高神的昊天上帝的圜丘祭祀。一说昊天上帝等同于紫微宫的天帝即北极星;一说昊天上帝是绝对神,超越额星座。在高宗制定显庆礼时后者的说法取得了胜利。因为在祀天中强调昊天上帝的唯一性,这与强化皇帝权力为目的的政治动向相关联。
因此隋唐长安城的郊祀,从建城指出的“多神教”礼仪进入到高宗朝的将昊天上帝绝对化的形式。
而儒教的传统思想只允许天子举行圜丘祭祀,以国都为核心的国家礼仪,使得国家礼仪在唐朝的官僚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唐城市规划中也体现了对国家礼仪的重视。

礼仪空间的变化

城市构造的改编
高宗:大明宫建于太极宫东北处,作为了国家政务场所
玄宗:兴庆宫打破了长安城左右均衡的平衡
大明宫的建设意味着位于城内外礼仪空间核心的太极殿的象征性的崩溃,减少了礼仪的宇宙论性质。显示出了皇帝与官僚朝会礼仪规模的扩大-含元殿远大于原先进行朝会的太极宫、承天门。因此以太极殿为起点的国家礼仪也变成了以含元殿北的宣政殿为起点。
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外郭城内城市构造的变化,安史之乱到唐后期,东市逐渐形成了政府高官的集中居住区,带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进奏院是唐后期成立的地方政府在首都长安设置的派出机关,用于搜集、传达中央政府的政治情报,涉足金融业等,以利于加强地方政府与中央的政治关系。二者均使得街东中部成为了城内经济的核心地区
皇帝礼仪的变质
昊天上帝‘隋唐初期->高宗 多神的色彩减弱
对称、均衡的城市规划北打破->政治和礼仪重点东移至长安城东部,弃世、科举的主要舞台
弃世和科举的礼仪过程,即与皇帝主持的朝廷礼仪相连接,又有城内民众参加的礼仪,而且后者规模在唐末进一步扩大,体现出民众作为观众和演员在国家礼仪中大规模介入,皇帝也不断出现在民众中,使得皇帝的权威逐渐具体现实
思想
提倡天、欲走与人相关联的宇宙哲学的礼仪论衰退->提倡礼仪具有道德和伦理功能的实践的礼仪论产生
变化背景:社会经济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安史之乱的唐后期外中国、内中国西南部的丧失)->显示了汉族与异民族之间压迫的高涨,使得华夷思想得以酿成,民族的、怀旧的、排他的动向逐渐加强,唐朝逐渐失去了作为世界帝国君临东亚的风采。
王朝初期长安的国家礼仪,从内向外展示着他是中国的中心
后期变质为享乐的世俗的城市礼仪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