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与专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惊讶地发现一些事情从重要但不紧急慢慢跨越象限进入重要且紧急的区域。它们慢慢浮出水面,邪魅地笑,我很无奈,听着歌继续葛优躺。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看时间,分类讨论:五点半以前,继续睡;五点半以后就随手抄起一样东西,是手机就玩,是书就看。床的一侧铺了一层书,都睡出感情来了。然后磨到八点起床洗漱,回到书桌前想着列个计划,那么问题来了:列在手机上还是电脑上?

  好吧,悲剧就从这里开始了。我发现了一个事情,效率app做计划总有种限制感,因为根本无法DIY。很多时候,计划做在本子上嫌慢字又丑,不愿意写。然而手写体验和执行层面来看都不输于手机。更不用提各种app让人眼花缭乱。

  当然,仅仅如此无关痒痛。关键是电子产品总是有各种可能,五光十色天魔缭乱。不过巴掌大小的手机上可以开拓出无数方向,“斜杠青年”,什么都会什么都知道。所以我们的注意力会被分散,各种资料书籍、新剧旧电影、酷炫的游戏光影、社群闲聊,注意力越是雨露均沾,用力就越发单薄苍白。

  现在很多东西都是碎片化的。这已经不仅仅说在各个公号或者杂志上大杂烩式地吸收各个领域的东西,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毫无系统。即便是一整套一整套的系统课程资料放在我们面前,依旧无法避免。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成了碎片,分到各个地方,早上看三个理财课视频,然后看场电影,中午学点编程,下午学学写作。第二天没有复习,继续新的内容,而且没有规律性,一天打卡一天漏。我们所谓的系统就是这些碎片拼接起来的,各个部分未必严丝合缝,甚至会缺少一些细节。

  以前在学校里,总觉得反反复复过那些课程,就好像在咀嚼甘蔗渣,味同嚼蜡。但是,没有一轮二轮十六轮复习,这门课我可能就掌握了百分之八十五,剩下百分之十五全是盲区和死角;没有上百套的练习,我可能根本没有将知识运用到情境之中的经验;没有千百次试错,我可能在走过的沿途埋下一片雷区,等着在关键时候掉链子让我万劫不复。

我没有否认自学的意思,但是如果这种自学建立在碎片化之上,我觉得很浪费时间。

一个人,他可以有很多目标,可以学很多东西,但是如果缺乏专注的能力,不仅容易嚼不烂,而且生活会变得忙碌无序,偶尔闲下来,回首向来萧瑟处却发现无可回忆。曾经我高一的时候,一次性学十门课,天天都是在赶进度,每天刚刚写完作业就已经晚自修下课准备睡觉,没有梳理的时间。同一个时期内我可能有三四门课亟待补弱,有三四门课忽上忽下,一两门课保持强势,于是也是这样东咬一口西咬一口。所以我从来没有体系。当然,或许和我的学习方法有关系,但我想我不是唯一的那个。

专注未必要抓住一件事情死磕,也不是放下其他的一切。专注是认定一件事情就限时、切实地去执行,不再想着我还有多少目标和计划,;专注是收放自如,可以沉浸也不会浪费很多感情在同一件事情上面,对任何事情保持好奇和理性;专注是适度的断舍离,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达成专注的另一个条件,是适度的干扰。绝对的安静和真空反而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人无法在绝对静止的空间里长时间生活或者工作。所以放点轻音乐,或者接纳电风扇的低音,都不失为一种辅助静心的方式。

道理说了一通,有没有效果,全看个人,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碎与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