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丨基于学习者视角开展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语文建设杂志 2022-11-04 15:38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言文字报 ,作者杨虹
编辑说
“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课程实施方式。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杨虹老师认为,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应基于学习者视角进行设计,在教学目标设定、学习任务设计和学习评价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接受程度,体现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请看——
“大单元教学”将零散的知识统整为有意义的集合体,目的是让语文课堂从零散走向关联,从浅显走向深刻,解决实际问题。当前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通常是先分篇教学再整合教学。例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青春的价值”,收入五篇诗歌、两篇小说,教师或将五篇诗歌进行整合,或将两篇小说进行整合。这样的教学往往形式大于内容,知识点之间缺乏层次性和关联性。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应基于学习者视角进行设计,突破文体的限制,体现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本文以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提出教学建议。
落实课了解学情,设定教学目标
基于学习者视角设计教学,就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前调查是明确学生学习起点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采取谈话、问卷调查、布置前置作业等方法充分了解并分析学情,帮助学生创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实现有效教学。在进行第一单元教学前,我们布置了一些前置作业。前置作业并不是预习作业,不涉及单元课文内容,只是引导学生感知单元主题“青春的价值”。作业题目包括:
1.我们经常说“青春如诗”,这体现了青春的什么特点?
2.你读过几首毛泽东诗词?请写下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3.你读过描写青春的现代诗吗?请说出你最喜欢的一首青春主题现代诗。
4.你听说过“诗化小说”吗?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类小说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够了解哪些是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知识,哪些是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从而了解学生的能力差异。根据第一单元前置作业完成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对“青春如诗”的理解各不相同,对青春主题诗歌特征的认识较模糊;大部分学生喜欢读诗,但是对青春主题现代诗了解很少;学生喜欢读小说,但并不了解何为“诗化小说”。基于这样的学情,我们将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诵读感受诗词和小说中“青春”的独特诗味;2.了解诗意青春在诗词与小说中是如何表现的,关注其表现技巧与语言风格,尝试模仿写作;3.关注相关文体知识,能够自主阅读同类作品。
创设情境,设计学习任务
基于学习者视角开展有效的“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创设真实情境,从而激活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实践热情,在情境性任务中解决问题。
我们为第一单元教学创设如下情境:
高一年级将举办青春主题的“朗读者”沙龙。在选择朗读素材时,我们班同学产生了争议。有同学提议选择诗词,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闻一多的《红烛》、雪莱的《致云雀》;有同学则提议从优美的诗化小说中摘选段落,比如《百合花》《哦,香雪》等。你怎么看?请仔细阅读第一单元的七篇课文,比较后说出你的选择和理由。
整合设计第一单元的教学时,我们将“诗化青春”作为融合几篇文本的主题,其中“青春”是内容共同点,“诗化”是其共同的艺术特色。在“选择朗读素材”这一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比较鉴赏不同时期、不同文体的“诗化青春”特色。
这一主要任务又分为三个小任务,通过开展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驱动学生深度阅读,感悟“青春的价值”。
任务一:学会朗读,体会不同文体的诗意
1.选择本单元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词或小说选段,反复朗读,并画出情感变化曲线图。
2.你选择的诗词或小说,其诗意体现在哪些方面?它们有共同之处吗?各自的特征能不能互换?
任务一是基于情境关键词“朗读”设计的,第1题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体悟作品的情感变化,第2题引导学生关注诗词和小说在“诗性”表现上的异同。五首诗词可以从意象、意境和语言的独特性角度品读;小说的诗意主要体现在对形象、场景、氛围等的描写中,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重视意境的创造。这一任务打破了诗词和小说之间的隔阂,摆脱了传统教学的范式,让学生既不受文体限制,又能认识到不同文体的独特性。
任务二:策划活动,展示不同文体的诗性
1.请你为自己选择的朗读素材写一份推荐词。
2.结合《朗读者》节目思考:除了朗读素材,还需要准备哪些内容,以更好地呈现你对文本的理解?
任务二是对任务一的拓展。任务一关注文本的细节特征,任务二则重在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第1题写推荐词,要求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观照,使其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第2题则告诉学生:阅读不仅要关注文本自身,还要关注作家、写作背景等,“知人论世”对理解文本很有帮助。
任务三:拓展作品,写出独具特色的诗味
1.请选择本单元的一首诗词,将其改写为小说;选择两篇小说中的一篇或者一部分内容,将其改写为诗歌,抒写你眼中的“青春”。
2.除了本单元课文外,你还能从现当代小说或诗歌中找到其他“诗化青春”的作品吗?请举例说明。
任务三是依据教学目标2、3设计的,是较高层级的阅读任务。第1题读写结合、以写促读,转换文体的同时转换视角,让学生参与“青春”的表达;第2题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巩固学生对现代诗和“诗化小说”的理解,学会阅读“这一类”作品。
以评促教,设置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在于纠错、改进、提升。基于学习者视角开展学习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就想清楚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规划适当的学习活动,以评促教,体现“教学评一致性”。重点是少想教师的“教”,多思学生的“学”。
基于上述理念,我们设置了三种评价方式。第一种是诊断性评价,在前置作业中体现,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其学习的因素。第二种是形成性评价,评价工具包括学生的朗读情况、所绘制的诗歌情感变化曲线图、撰写的朗读素材推荐词、改写的诗歌小说作品等,并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第三种是总结性评价,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测试,考查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我们常说,要“让学习真正发生”。基于学习者视角开展“大单元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学习任务设计和学习评价设置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接受程度,让学习真正发生。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9月7日文章《基于学习者视角开展“大单元教学”——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作者: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杨虹;图片来自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