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为什么那么“闹”?

周一的下午第一节课是一年级的英语课,对于下午而言,孩子们会感觉累一些。这单元要上的是Happy birthday!讲的是Sam过生,他的好朋友送了他礼物,并与他一起庆祝。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一起讨论的老师设计的是:每个孩子可以得到一个蛋糕纸片,在上面写上I’m___.(我__岁。)后面可以把所有卡片收集起来贴在教室里展示。这位同事是很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听了她的建议,想到可以呈现作品,放在班上展示也是很好的一个形式。


但在深入处理课文的时候,发现其实里面还有一句很重要的新句子:A pen for you.这个句型如果只在课堂上处理,不做巩固的话,孩子们很容易就会遗忘。而介绍自己年龄的I’m___.在上一单元已经学过,而且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掌握。所以我重新设计了教案:

在课堂开始给学生的评价系统直接用给小蜡烛,回答问题或大声读、说等都直接给蜡烛到每个人手中。

在Consolidation部分,给每个孩子分发卡片,并让孩子们需要蜡烛、胶棒(之前课堂上做拼图时教读过)的和我对话,用得到的蜡烛贴在卡纸上,并写下祝福,送给家人或朋友。

我分为以下4个步骤来操作:

1、分发卡片

每组先请一个学生示范:

T: A card for you.

S: Thank you.

T:You are welcome!

接着再让拿到一整组卡片的孩子依次对第一个人重复这样的过程。第一个又对第二个孩子重复,第二个对第三个重复。。。。依次到最后一位。

这样下来,每个孩子都练习了两次,而且每个句子都能够练习到。

当然,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会发现有的孩子对较难的句子掌握不够,我就让不会的孩子举手示意,我走到他们面前,单独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说,让他跟着一起说,边说边纠正孩子的发音。

2、分发蜡烛

分发完卡片,告诉他们卡片用来做生日贺卡,可以贴上自己得到的小蜡烛。有的孩子就发现自己的小蜡烛不够(有的想要5个、7个、甚至10个),也有极个别的孩子没有一根小蜡烛。我告诉所有孩子,如果你们还想要小蜡烛,或需要借我的胶棒,需要和我对话:

S: Jane, I want a candle/glue stick.

T: A candle for you.

S: Thank you.

T: You are welcome.

在这里,设计让学生说I want a......的时候我也有点犹豫,毕竟这个句子不是课文里的,对一年级,刚系统学习英语才两三个月的孩子来说会不会太难。但后来一个想法让我决定用这个句子:这是真实场景的对话,孩子们在真实需求下吸收也许会更好。

后来课堂的反馈证实了我的判断,孩子们在课堂上因为需要这些东西,不停地举手问:Jane, 我想要一个蜡烛怎么说?

每当我教孩子们,并用这节课的主要句型:A ... for you. Thank you! You are welcome!和他们对话后,每个人脸上都有一种成功的小激动。

后来孩子们在制作贺卡的时候又发现问题了,有的同学带了彩笔,有的没有带。班上平时很调皮的一个女生没有带的孩子就问我:Jane, 红色的彩笔怎么说?

本来水彩笔的英文是watercolor pen,但在这里为了不增加孩子们的难度,我告诉他用red pen询问同学。

班上在这样的状况下,大部分的同学都在参与,一会问我要小蜡烛,一会问同学借彩笔或胶棒。当然,也有的孩子比较内向,安静地在座位上做着自己的贺卡,在巡视的过程中,每当发现这样的孩子,我就主动询问:Do you want a candle?(你想要一个小蜡烛吗?)

有的同学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有的同学直接回答我Yes!

这样,我又把之前的过程重复教一遍,并鼓励他们多多开口,在我这里拿更多的小蜡烛

这个过程大概用了15分钟的时间,但我感觉过得非常快。当时上课的时候在想,如果外面有老师看到这样的情形,一定会觉得这堂课乱糟糟的。


但这堂课让我在后面设计教案的时候不停反思自己:这堂课是否真的是以孩子为中心?是否真正锻炼到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需求?

愿,尽我之力,努力朝着这些方向前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节课,为什么那么“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