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研,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续)

主题教研实施概括如下流程为:

调查问卷——确立主题——制定计划——研读理论书籍——课题例研讨(自主钻研-集体备课-上研讨课(分工观察)—再次研讨-再次上课)——形成成果——成果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的有几点:

一是理论书籍的选择和研读很重要。刚才讲到,我们的校本教研很多时候很难上一个台阶,是因为学校里本身确少这种研究性的老师,能够有指导作用的领导老师很少,水平大家相差不远,那么这种时候,书籍的研读、名师讲座、示范课的学习就很重要了。要挑选到与研究主题相契合,又有指导作用的书籍来。然后,因为大家事情多,通过备课组来组织共读就显得很重要了。比如备课组长规定本周读到第几页,每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时,先分享交流读这理论书籍的感受。

二是课例研讨是重点,是取得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首先要选定与主题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文章,这个文章可以选到两三篇来。然后选定上课教师,这个上课教师要有一定的上课能力,包括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大家提出的建议要能够表现出来的能力等。接着是每个教师自主钻研这个文本内容,根据学段、单元要求先解读文本,上课教师拿出一份教学设计,大家一起研讨,可以怎样修改,上课教师根据大家的研讨建议,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再接着是上研讨课,听课教师带着不同的任务来听课。备课组长要分好工,课后要填好课堂观察表。一般根据研讨的主题分出若干个维度。比如我们五年级的1+X联读的主题,我们分出了如下维度:对“1”的处理情况,包括时间、采用了哪几种教学方式,效果怎样;对“X”的处理情况;朗读感悟有几次,时间长短,方式方法,效果怎样等。只有每个教师都带着任务听,并有真实的记录,这样才能总结出有效的一些策略。最后,我们还要集中研讨,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哪些预设是有效果的,哪些方式方法是不对的。再上第二次课,再总结,最后根据一次又一次的研讨总结出可以推广的策略。

三是特别要注意收集过程资料,总结研讨过程中发现的好的策略和方法。我们的观课记录单是很好的一种过程性材料,还有就是上课教师一次两次三次的教学设计;还有最后的研讨总结。一定要善于把我们在研讨中的得失总结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的成果,很多老师、学校会忽略这一点。都只是停留在嘴上说一说,再好的东西你不写下来,就很难形成成果,更别说推广了。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教师都成为了研究者,并且是深度参与,每个备课组都在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为申报县级、市级、省级课题做好了充分的实践准备,提升了我们的研究能力,专业素养。更主要的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找到了部分有效的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教研,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