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顶着别人不解的眼光,努力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想在这里跟大家讨论一下关于读书的问题。

有人支持读书无用论。讲真在我没读大学之前,在一个小城镇的高中一天一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一过就是三年,我不止一次地思考我在这里读书到底值不值得,但好在我在自己没得到更好的答案之前选择了坚持,而到了大学之后,我渐渐的找到了我要的答案,那些支持读书无用论的人,大都是没读过书的人吧。这里我说的读书并不单单指上学,读书和上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两码事。

腹有诗书气自华。

图片发自App


对我来说,读书不一定能让我变得多好,但不读书,我可能难以建立一个辽阔的人生观,难以摒弃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难以拥有直达问题本质的直觉,我的世界观也可能极其狭隘,难以在穷困潦倒时,给自己内心留存一份体面。

图片发自App


正如董卿所说:“你花在读书上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一个回报”。我听好多人说过,我读过的书很快就忘了,也没啥用啊。那是因为你书读的太少,你的知识点太少,你只读一本书,知识体系是散的,无法相互激发,自然读过了也就忘记了。但当你读书达到成百上千本以后,这些知识点就会相互连接碰撞,逐渐形成一张知识网,在你的脑子里就有可能碰撞出新的知识和想法,你的成长就会大幅加速。就像我们小时候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得吃过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营养物质已经长成了我们的骨和肉。

图片发自App


读书对于我的另一个意义,不是学会了各种套路技巧,被居高临下不由分说的告知应该怎么怎么做才能达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能了解世界的本质和运行逻辑,让我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生命鲜活充实、拥有独立人格、值得最尊自爱的人,让我真正理解大巧不工,守拙方远,让我懂得知世俗而不世俗。

图片发自App


法国诗人勒内·夏尔说过一句话:理解的越多,就越痛苦;知道的越多,就越撕裂。但是,他有着与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韧。

这真的是对读书意义最好的诠释了

吕秀才说:“起初我读书是为了功名,后来读着读着心里就没底了,那么多书,冲动,冲动到后来吧,突然就反应过来了,怎么说呢,就拿交朋友来说用的是心他不是用学问,咱们读书不是为了去炫耀,而是为了更好的沟通。”

龙应台说:“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蒋方舟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的价值观就只好由亲朋好友来决定。”

是从哪一刻开始我觉得读书是有用的呢。在我通过读书脱离了我讨厌的那个小圈子脱离一些出口成脏素质低下的人的时候,发现世界在我眼前越来越大的时候,在我用我学到的东西得到第一笔收入的时候,在我看到有人一天辛辛苦苦工作了十二个小时还没有一个坐在电脑前工作八个小时的人得到的报酬多的时候,在我可以给爸妈解决一件又一件事情的时候······

图片发自App


知乎里有个在英国留学四年的金融硕士回答了一个“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他说,答案很显然已经出来了,读书的人会在这里告诉你读书有没有用,有什么用。或许问这个问题的人想表达的意思是读书多了是不是挣到的钱也就多了。读书和世俗挣钱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读书对挣钱有正向影响。

我总会觉得,人生就是为了认识世界而存在的,在我一步一步走向世界的旅途中,读过的书成为我的阶梯,而我最终形成的人格和认知,是我打开未来世界的钥匙。

图片发自App


在二十岁时读四十岁的人生,能心生晚霜,出世如僧;待到耄耋之时,读十八岁的情深义重,也满心欢喜,宛如初见。也许一本书并不能让一个少女从懵懂走向成熟,但你看过的书见过的人走过的路,经历过的悲欢离合,最终都变成了你自己。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断改变,我们自己也会逐渐成为一个更有趣更有思想的人。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做一个内心明亮清澈的人,祝你也祝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顶着别人不解的眼光,努力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