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说礼仪】传统礼仪

拜访与应酬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门拜访,主人总会笑脸相迎。如何登门拜访,又如何接待客人,在传统社会里有着许多礼仪规范。

一、一般性往来

      在士大夫阶层中,登门拜访时是先要投递名片的,早期的名片用竹木制成,称为谒,所以拜访又称“拜谒”。有的大人物摆架子,递进名片去他拒不接见,客人要连递三四次,并在名片上写明求见缘由,方才得以接见。至于在平民百姓那里,当然不必再递什么名片。但是作为礼节,也是不可擅自闯入的。一般必得先敲敲门,让主人出来开门,方可进入。例如《礼记·曲礼上》里就有记载:“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登门拜访,尤其是初次拜见时,还必须携带礼物,称为贽。《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云:“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女贽不过榛栗枣脩,以告虔也。”根据客人身份的不同,带不同的贽。这和后世的馈赠礼物还有些区别,贽主要是用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所以成为一种礼仪规范,不可随意而必须遵照严格的等级区分来决定带什么贽礼,否则就会被人批评为有失身份。在拜访结束时,主人一般都会把贽退还给客人,或在回拜时把原贽带去退还。只有尊长可以受贽不退,或是求婚的纳彩礼、学生拜师的贽见礼等,也可不退。

      迎接客人,古代有拥彗之礼。彗就是扫帚,客人到了,家中的仆人双手拿着扫帚,躬身在门口迎接,表示家中已经打扫干净了。对于尊敬的客人,还要到郊外去远迎。主客相见,主人要说一些欢迎的套话,诸如“欢迎大驾光临”“有失远迎”,等等。在一些地方,还有燃鞭炮迎接客人的礼俗。历礼书上,则有关于迎接客人的许多详细的礼节记载。比如说,主人和客人一起进门每到一个门口都要让客人先进。对于贵客,主人往往侧身相迎,甚至在客人前面倒退着走,把客人引进屋。《礼记·曲礼上》中记载:“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而入。”上台阶更有讲究,谁走东阶,谁走西阶,都有一定的安排;主客之间还得推让几次,然后是主人先登阶,客人再登。请客人入座前,主人要拂拭座席上的尘埃,即使座席刚刚擦过,也要象征性地拂拭一下,然后恭敬地请客人入座。座席有尊卑之分,主人得根据客人的身份,恭请客人坐上座。有时候客人觉得按礼自己不该这么坐,又要谦让一番。

      客来敬茶,在唐朝以后开始流行的礼俗。客人就座后,适时端上一杯清茶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不敬茶会被认为是失礼。第一杯茶一般只斟至三分之一处,民间有“浅茶满酒”的说法。敬茶时要双手奉上茶盏,笑吟吟地说:“请用茶!”客人也应微微欠身,双手接茶,说声:“谢谢!”在许多地方则有“敬三道茶”的规矩。第一道茶,客人略略品尝一下即可放下。第二道茶,茶味充分散发,则可边品边谈进入拜访的正题。等到主人为客人斟第三道茶时,客人就应该起身告辞了。古代一些达官贵人又有“端茶送客”的规矩。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要端起自己的茶杯以示欢送。后来有的主人要下逐客令,也举杯作为示意,下人马上会喊一声“送客”,客人就该知趣地离开了。

      客人起身告辞时,主人一般都要婉言相留;客人执意要走,主人则应该起身送客,根据与客人的关系不同,主人将客人或送到门口,或送到村口、路口,甚至有“长相送”的。《三辅黄图·桥》云:“霸(灞)桥在长安,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可见汉代就有送客到灞桥才分手的礼俗。“柳”后来成为典故,历代吟咏不绝回访也是一种礼节。来而不往,非礼也。在送走客人之后,主人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去客人家中拜访,又称“回拜”。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说礼仪】传统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