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龍鳳呈祥

十三朝古都龍鳳呈祥

长安城自古又称凤城(属于民间的一种俗称),是因西汉长安的凤阙而得名。西汉时所建的凤阙,阙楼高二十丈(一说十七丈五尺),是西汉长安城最高的建筑。阙楼上有一尊高五尺的铜凤凰,它是我国最早测量风向、风速的仪器。   现存的凤阙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北郊双凤寨村,遗址为两个夯土冢,东西相距50米,东面的冢高4米,围17米;西面的冢高11米,围36米。据史籍记载,西汉建章宫的双凤阙是当时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顶端装的铜凤凰,能随风向转翅,并能根据风力大小发出不同声响。西汉末长安城的宫殿建筑在战乱中焚毁殆尽,惟独凤阙得以保留。东汉迁都洛阳后,天文学家张衡曾亲自来长安参观双凤阙,将其所见的双凤阙写进《西京赋》中,并拟在洛阳建铜雀台。西晋司马邺定都长安时,长安城中杂草丛生,无一间能居住的房屋,只有凤阙巍然耸立。后秦姚苌(chang 音常)建都长安,当他看到高耸的凤阙不禁慷慨歌曰:“长安城西有凤阙,上有双铜雀,一鸣五谷丰,再鸣五谷熟。”   直到北周时,凤阙仍屹立台上。南北朝诗人庾(yu 音雨)信在《凤阙铜雀》诗中写道:“铜雀何辛劳,转翅到今朝。历尽参(shen音深)与商,风雨益飘摇。”由于西汉凤阙在长安城耸立了数百年,因此长安城便有了另一个雅号“凤城”。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曲江春望》中就有:“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杜甫在其诗作《夜》中写道:“步蟾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两千年前的西汉凤阙,以其雄伟坚固的建筑和较高的科技含量,久为后世所传颂。今日位于汉城东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处当年凤阙之东,故将这一地区的十条街道分别命名为凤城一至十路。这一带如今是高楼林立,街道宽敞笔直,远非汉宫金阙所能相比,今日凤城将会更加美丽。



八水绕长安

汉唐故地再来谈谈古城西安的龙凤奇缘再说凤

兴庆宫南大门朱红色的楹柱上,曾悬挂过一副金字对联,是霍松林先生的墨宝,云:"兴华夏龙池龙飞舞,庆长春凤苑凤高歌"."龙池"上面说过了,"凤苑"又有些什么说道呢?"凤苑"是"凤城"的活用,指的是古长安,即现在的西安城。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同其夫萧史,吹奏紫箫将凤凰引降于京城,后世遂称京都为"凤城".古长安长期为都,因而有凤城之称。杜甫诗句"步蟾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章八元诗句"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蒙蒙"中的"凤城",指的都是长安。

西安城有十几个门,其中一个向南的门以"朱雀"为名。这朱雀其实就是凤,是凤的一个别称。古人将"二十八宿"中的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想象成一只鸟,因南方气候炎热,属火,尚赤,于是就将这只鸟称为"朱雀".凤是众多鸟禽的集合和升华,在华夏文化中,任何一种鸟的神化都和凤的形成过程相融合,因此,朱雀当然地成为凤族的成员。只是因其和南方七宿相关,便在方位上主南了。

西安出土文物中的凤也有不少。如战国时的双凤朝阳瓦当、秦代凤鸟纹瓦当、汉代朱雀纹瓦当、唐代凤头人面壶、菱花形鸾凤飞仙纹铜镜等。这些凤都具有显明的各个时代的特色,对当今的我们也不乏启示。如朱雀纹瓦当:一只凤雀挺着胸,扬着头,阔大的翅膀向上展开,尾羽弯曲翘向前方,一足抬起,似要翩然飞举,呈现着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凤的形象常常被"古为今用",如西安市搞文化艺术节,就将朱雀作为吉祥图案和吉祥物,取"凤鸣长安,再现辉煌"之意


.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龙首原位于西安北部。相传秦时,有一条黑龙从秦岭来到渭河饮水,其经过的地方形成一条土山,形状如龙,龙首原就是由这条龙所变,并由此得名。


龙首原位于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内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约270米处,原为大明宫“秦镜”的挖掘点,相传秦镜可以辨忠奸,可以看兴衰。但是最终下落不明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东面为: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

南面为;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

西面为:安定门、玉祥门。

北面为: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三朝古都龍鳳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