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891】 2018/05/24 星期四 荐书蜜友:马上有钱
作者:悠一心
在会议室正进行每周一次的例会,对面的同事滔滔不绝分享着什么。
我把思绪和屁股锁进座位里,做好会议要开到饥肠辘辘,血糖负数,大脑缺氧的准备,却突然瞥见一只黑色虫子的身影,像战斗机一样嗡嗡嗡直冲我的脑门。
我吓得一声凄厉地尖叫,啊~,猛地钻进了桌子底下。
1
一片椅子失去重心慌乱倒退的声音,显然大家都被我吓了一跳,piapia几声,听见有同事抄起笔记本在为我消灭“敌人”。
很快就有同事说,“死了死了,已经死了,快出来吧。”
我松了一口气,冒出头来,眼见“敌人”被拍扁在桌上四分五裂,我还是打了个哆嗦,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一只蜜蜂而已,这么害怕啊?”有同事不解地问。
我弱弱地说:“小时候被蛰过,很怕蜜蜂啊,黄蜂之类的。”我还摸了摸起鸡皮疙瘩的胳膊。
有人又问:“那我小时候也被蛰过,为什么我不怕呢?”
是哦,这个问题,一下子带偏了会议的画风,大家忍不住纷纷回忆起,自己当年被蜜蜂蛰过后的残酷童年,竟然无人幸免,一个惨过一个。
最后发现,在这个被蜜蜂毒害小组里,我,居然才是伤害最小的那一个,没被蜂群围攻过,没被蛰过满脸包,也没一个星期消不了肿,更没被蛰进过医院……
我只是,好奇捡起一只躺在地上“装死”的蜜蜂,然后它义无反顾地蛰了一下我的手掌,一阵钻心地刺痛,把我吓得一路哭回家,以为自己要死了,而已。为什么明明身体受的伤害最小,心里的恐惧却最大?
这种恐惧还一直持续,直到它能支配一个三十几岁的女人,在老板和同事面前,毫不顾形象地钻进了桌底?
这个问题,我真的,从来没想过。
2
散会以后,我苦思冥想,寻找记忆失散处。
终于,终于,想起来童年电影的下半段,是我委屈地拿着红肿的手,给我妈看时,迎面来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她把我的手粗暴地扯过去,开始张嘴骂,骂的……啥?说实话,我忘了。大概就是活该,自作自受,谁要你去惹蜜蜂之类的吧。
她一直是严厉管教的推崇者,可能从小到大被她骂得太多了,我脑海里的童年电影大部分是消音版的。
总之,好不容易提取出这一截阴暗镜头,我像有了重大发现似的问周围同事,你们被蛰——以后的经历,有没有我惨?
刚刚还在激动参加比惨大会的他们,这回各个又变身成了幸福宝贝,不是爸妈亲自涂药,就是被外婆拯救,虽然有一个自行处理伤口的,可还是没有我,被打被骂的惨。
毫无疑问,比惨大会,还是我赢了嘛。
他们都因为大人的贴心爱护,被蜜蜂蛰过的伤口,再严重也仅仅是身体的伤口而已;
痊愈以后还能因为经历的奇特,唾沫横飞地和身边人,分享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一面。
而我的伤口,手掌上的早已愈合得不留痕迹,心里的惊恐,慌乱,无措却被通通压抑下来,冻结在经年累月的默片里,用投射在蜜蜂上的恐惧,顽固地陪我长大。
区别,就仅仅在于,大人对待孩子遇到挫折时的不同态度,给我留下了持久的创伤。
也许在大人眼里,被蜜蜂蛰一下,不算什么挫折,但是在哇哇大哭跑回家的孩子眼中,就是一件天塌了的事。
我甚至想,如果我早一点预料到我妈对我是这样的态度,我就不该到她面前去讨骂,这样也就不会有如此害怕蜜蜂的我了。
3
记得看日本电影《松子被嫌弃的一生》,松子的作家男友八女川,站在疾驰而来的列车前自杀,他的遗言是“生而为人,对不起”。
这句话当时就像万箭穿心似的,让我在电脑前哭得停不下,也透不过气来。
我的感受从没有被爱看见,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它完美又恰当地解释了我小时候,为什么总有一死了之的念头。
如今我当妈了,我不希望我的女儿有一天也在《松子被嫌弃的一生》面前大哭,我想让她知道,不论你遭遇什么挫折,妈妈都会永远是你的后盾。
可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做到的。
我女儿2岁多,有一次她在家前面的广场疯跑,我拿着滑板车一下子追不上她,只好大喊一声,别再跑啦,小心摔倒!
话音刚落,她就结结实实在我前面摔了个狗吃屎,半天抬不起头来。
我跑上前,第一反应就是想脱口而出——我都叫你别跑,你还跑,这下摔倒是不是活该!
但看见她抬起头瘪着嘴大哭,下巴已经擦破了皮,身上全是灰尘,我赶紧蹲下一把抱住了她说:“摔得是不是很痛,妈妈好心疼。”
她抱得我紧紧的,在我怀里扯着嗓子哭,鼻涕口水都抹在了我身上,我却松了一口气,幸好,那句在嗓子边的话,没有被我喊出来。
孩子爸杵在旁边发表意见:“你也太溺爱她了,明明是她不听你的话摔倒了,就得让她接受点教训。这就叫挫折教育,懂不懂?”
我抱着女儿,没有理他。如果此刻我回头,他的口水能喷到我脸上。
女儿渐渐平静下来,用手拍了拍灰尘,眨了眨挂着泪痕的眼睛,嘟囔了一句:“我会慢点走的。”
说完转身,留下一个果敢的小小背影给她爸。
当年我妈,或许和她女婿想的一样,觉得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经受挫折,在挫折中接受教训,孩子才能吃得了苦、有韧性。
可是,在我有限的当妈经历中,我越来越感觉,真正的挫折教育,是陪着孩子一起面对挫折,最终陪孩子走出挫折。
去看见她的感受,去和孩子探讨如何看待遇到的困难,去培养她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如果孩子的年龄、能力和个性,都不足以承受她遇到的挫折,我就让她去独自面对,甚至指责、谩骂……挫折很有可能带来的是感受的忽略、压抑和心灵创伤,离吃苦、有韧性相差太远了。
然而这个道理,我不想拿去改变我妈,也不想和孩子爸吵。我默默坚持我相信的,去做,就够了。
记得武志红在《家为何会伤人》里说:
若你够幸运,有一个好妈妈或好的抚养者,你的感受不断被触碰被确认,你会形成一个丰盛而灵动的自我。若缺乏这份幸运,你要花很大努力,朝向这一目标前进。
我暗自感叹,我不是幸运的人,因为我没有精心呵护我伤口的妈妈;
但我也是幸运的人,因为我有了一个女儿,是她给了我机会,让我疗愈自己的伤痛。
-End-